體重管理|“減肥-反彈-再減肥”,減重“反彈魔咒”如何破解?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提出,將國民“體重異常”問題納入重點健康管理范疇,并啟動“體重管理年”專項活動。天越來越熱,衣服眼瞅著藏不住肉肉了,朋友圈的減肥flag又立起來了嗎?理想很“骨感”,但現實挺“扎心”,不少通過節食、高強度運動或短期減肥方案成功減重的人群發現,停止計劃后,體重迅速回升,甚至超過初始體重,掉入“減肥-反彈-再減肥”的死循環。如何破解“反彈魔咒”?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臨床營養科主任金暉為你支招——
BMI指數+腰圍:
科學指標劃定健康紅線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臨床營養科主任金暉表示,在國家提出“體重管理年”倡議之后,醫院的專科門診就診人數有所上升。她希望這能轉化為一種長期的健康管理習慣,而不僅僅是一時的風潮。“體重管理應當貫穿人的一生,不能僅僅依賴于短期的集中努力。”
國家推行的體重管理活動中推薦了“一稱一尺一日歷”的方法,即定期測量體重計算BMI指數、監測腰圍變化,并建立健康日歷記錄。金暉介紹,我國成年人BMI超過24即為超重,28及以上則為肥胖;男性腰圍≥90cm、女性≥85cm則提示內臟脂肪超標,定義為中心性肥胖或腹型肥胖,這將顯著增加代謝性疾病及腫瘤風險。
金暉指出,超重和肥胖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生理、病理和藥物等因素。常見的是生理因素導致的肥胖,主要由攝入熱量過多、運動量不足、睡眠不佳和壓力過大等因素引起。隨著年齡增長,基礎代謝率和雌激素水平下降,更年期女性更容易發胖。遺傳因素也與肥胖有關。在病理因素方面,一些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垂體功能異常等可能導致肥胖,某些藥物如激素類藥物和抗抑郁藥也可能引起體重增加。
破解“減肥-反彈”魔咒
3-6個月減5%-10%最佳
金暉表示,體重管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持之以恒。許多通過節食、高強度運動或短期減肥方案成功減重的人群發現,停止計劃后體重迅速回升,甚至超過初始體重。不少人陷入“減肥-反彈-再減肥”的死循環。
專家指出,“減肥后反彈”與多種因素有關。“很多人減肥取得一定成效后就不再控制飲食,也不再運動,自然會導致體重反彈。”金暉認為,體重反彈還可能與不科學的減重方法有關,“短期內減重過快,反彈也可能來得更快。”因此,建議采取階梯式減重法,每月減2-4公斤,3-6個月達成5%-10%的減重目標。專家提醒,節食等不科學的減重方法可能導致肌肉減少和代謝率下降,一旦恢復正常飲食就會反彈。“有些人直接選擇藥物治療,一旦停藥,體重反彈也會很嚴重。”
減重后,如何避免反彈?金暉認為,要重視力量訓練,保持或增加肌肉量,對抗代謝下降;拒絕極端節食,每日熱量缺口不超過500-750大卡;循序漸進調整飲食:用80%健康餐+20%自由選擇替代嚴格限制;睡眠不足7小時會擾亂食欲激素,增加反彈風險,需管理壓力與睡眠。
摒棄“快速瘦身”思維
形成健康生活習慣
金暉介紹,不同科室在體重管理中各有側重點。營養科強調營養和運動的平衡,內分泌科側重于藥物治療,減重外科則針對極度肥胖的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根據我國減重指南,BMI超過32或在28以上且合并有代謝異常的患者可以考慮進行減重手術。“減重手術前需要進行全面的評估,包括心肺功能、腎臟功能和代謝功能,以確保手術治療的適當性,并非所有人都適合手術治療。”
對于“壓力肥”“過勞肥”現象,金暉指出,過度勞累或壓力導致的激素分泌失衡是原因之一,但關鍵還是飲食和運動。許多女性為了美麗,希望通過藥物快速減肥。她提醒,藥物減肥存在風險,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并注意觀察可能的副作用。
金暉最后強調:“體重管理是系統工程,需要摒棄‘快速瘦身’的功利思維。通過建立科學認知、保持合理預期、堅持健康習慣,才能真正打破減肥反彈的惡性循環。”專家呼吁公眾以“體重管理年”為契機,將健康生活方式轉化為持久的生活習慣。
來源:健康江蘇
編輯:湯晨潔
責編:悅鳴
審核:戈俊巍
- 反假貨幣宣傳|上千人受騙!夫妻倆家中印“錢”,印多少花多少!2025-05-23
- 反假貨幣宣傳|學會鑒別真假幣 對假幣違法行為說不2025-05-23
- 體重管理|被肥胖“困”住的人生,在減重門診迎來逆襲!2025-05-23
- 反假貨幣宣傳|守住“錢袋子2025-05-22
- 反假貨幣宣傳|學習反假幣知識,爭做金融好網民2025-05-22
- 體重管理|干貨!“國家版”減肥食譜來了202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