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山”理念·江蘇實踐|為“綠”定價!宿遷在全國率先建立生態產品總值核算規范
“真沒想到,一份評估報告就換來了500萬元貸款,解決了我的大難題!”8月22日,在宿遷沭陽藝森園花木基地,負責人胡道中看著滿園蔥蘢,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他手中這份專業的VEP(特定地域單元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報告,就是他從銀行拿到的“綠色存折”。
這本“存折”里,沒有存款數字,記錄的卻是他1100余畝花木基地看不見的價值:喬木固碳、草坪滯塵、水源涵養、生態文化……這些曾經“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生態貢獻,如今被精準量化,并最終撬動了全國首筆花木類“VEP生態價值貸”。
在宿遷,越來越多人像胡道中一樣,發現身邊的“綠水青山”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變成口袋里的“真金白銀”。
被譽為“花木之鄉”的沭陽縣,花木盆景種植面積達60萬畝,5萬余家花木類電商企業在這里蓬勃發展。然而,“花木周期長、投入大、沒抵押”一直是困擾花農和企業融資的三大難題。
如何將花木的生態“顏值”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值”?帶著這個問題,沭陽縣的探索者們將目光投向了VEP核算。相關部門聯合高校、科研院所成立“產研學結合”課題組,對全縣4626家花木企業進行“起底式”調研,建立起一套科學、規范的花木類VEP評價體系。
當課題組的專家們扛著儀器走進胡道中的藝森園時,他還有些半信半疑,然而,最終“估值6000萬元”的詳盡報告不僅讓他自己大開眼界,也給了銀行一顆“定心丸”,爽快地發出500萬元的貸款。
“剛開始我們也怕,花木萬一死了,貸出去的錢不就打了水漂?”沭陽農商銀行新河支行行長張寧波坦言。銀行的顧慮,由“有為政府”來破解。沭陽縣迅速建立“政銀合作”機制,由政府為評估體系背書,并推動金融機構出臺《VEP抵質押貸款業務管理辦法(試行)》,明確以VEP核算報告作為發放“零抵押”貸款的核心依據。
政府搭臺、銀行唱戲、企業受益。胡道中500萬元貸款到賬,曾經的“老大難”花木產業如今成了金融機構眼中的“香餑餑”。如今,沭陽已創新推出“花木月季貸”“草莓貸”等一系列綠色金融產品,累計發放花木類貸款8.02億元。
“一片葉子”能夠“點綠成金”。用“VEP貸”在沭陽實現“定點突破”后,宿遷市在全國率先探索編制《宿遷市生態產品目錄清單》,創造性地建立了行政區域單元GEP(生態產品總值)核算規范,為全市的綠水青山建立一本可量化、可核算的“總臺賬”,從根本上破解“度量難”。
“為解決生態產品因缺乏統一計量標準而難以進入市場流通的問題,我們立足宿遷水網平原特色,將全市劃分為森林、濕地、農田、城市四大生態系統,初步調查出262種物質供給類生態產品,并明確了調節服務和文化服務類產品的具體范圍,至此,空氣、水源、土壤等自然資源都有了明確的‘身價’。”宿遷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但這份清單并非一成不變,隨著生態資源統計調查的深入,核算GEP時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優化。這份動態更新的《目錄清單》,為未來像核算GDP一樣常態化核算GEP奠定了堅實基礎。
有了“度量衡”,更多沉睡的生態資產被喚醒。在全國首批13個“兩山”理念實踐創新基地之一的泗洪縣,一種名為“綠票”的交易機制應運而生。馬浪湖林場的每一棵楊樹,都掛著一張綠色“身份證”,它們是生態補償項目的載體。企業通過購買“綠票”,提前為生態建設“買單”,未來還能分享長達15年的生態項目收益。這巧妙地將土地開發與生態補償掛鉤,實現了生態保護者和受益者的良性互動。此外,依托“繽紛泗洪”生態產品公用品牌,泗洪縣康源水產科技養殖協會獲得5000萬元授信額度,用于建設標準化蟹塘和研發生態養殖技術,打破了開展生態蟹養殖的資金瓶頸。
破解了“度量”和“抵押”難題,宿遷又充分發揮“電商名城”優勢,創新“電商+生態產品”營銷模式,將生態產品的價值融入農產品、工業品、生態服務產品中,使其轉化為可直接進入市場交易的商品,為生態產品插上“云翅膀”,著力破解“交易難”和“變現難”,讓生態產品突破地域限制,“走”出宿遷、“走”向市場。
“一場直播能吸引40多萬人,成交額超百萬元!”沭陽縣藝森園盆景直播基地負責人周艷玲對“電商+生態”的模式贊不絕口。在泗洪縣臨淮鎮,“中國螃蟹之鄉”的蟹農們也不再為銷路發愁。每一只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的大閘蟹都附有二維碼,掃一掃就能看到其生長環境、水質等生態信息,消費者買得安心。
為提升整體競爭力,宿遷還傾力打造“宿有千香”區域公用品牌,將全市的綠色農產品、生態工藝品統一納入品牌體系。2024年,“宿有千香”系列產品銷售額已超過12億元,真正讓“宿遷產”的生態好物飛入千家萬戶。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孫旭暉 洪葉
編輯:周曉雨
- 讀城 | 以“荷”為媒,尋味老字號里的蘇州夏日2025-08-27
- 跟著“蘇超”去讀城|鎮江VS南京:山水詩城與十朝都會的時空對話2025-08-27
- 探路林改青山答卷|睢寧:為“無籍林木”辦“身份證”,激活“綠2025-08-27
- “堅決扛好經濟大省挑大梁責任”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舉行2025-08-27
- 十年地方立法故事|跨省際立法保護紅色資源、跨省域立法保護長江2025-08-27
- 信長星在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調研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