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兩山”理念 守護綠水青山|29年,400雙舊鞋,4700副手套:一位老護林員的守山之約
8月12日中午,陽光穿過岠山的林海,在地上投下細碎的光斑。71歲的護林員周云鵬,肩扛滅火把,緩步穿行在林間小徑,目光仔細掃過樹林。這看似尋常的巡山,是他與這座山默默相約的第29個年頭。
▲鳥鳴回蕩在耳畔,周云鵬在靜謐中守望著這片青翠的家園。
岠山位于徐州市睢寧縣古邳鎮境內,主山海拔雖然僅有214米,卻頗顯峻偉,山間林木蔥郁,樹種繁多。但誰能想到,這里曾是蘇北大地上的一塊“疤痕”,荒石裸露,寸草難生。
改變,始于1991年。37歲的周云鵬作為林業站的一名工作人員,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動員村民捐樹植綠。他們滿懷希望地把一株株樹苗栽進土壤,然而,因缺乏專業管護,新栽的樹苗成活率很低。
“辛辛苦苦種下的樹,一場風、一場旱,就全沒了。這荒山,什么時候才能真正綠起來?”提起當年的場景,周云鵬語氣低沉,眼神里仍透著心疼。
1996年,睢寧縣吹響“向荒山進軍”的號角,周云鵬主動請纓,成為岠山林場第一位護林員。“我家就在山腳下,我不來守,誰來?”這句話,成了他與青山的第一句約定。
▲護林員周云鵬身背滅火工具上山作業。
最初的日子,寂寞比山風更烈。他帶著澆水班組駐扎山中,每日清晨6點便穿梭于林間,澆水、防火、巡查……有人來了又走,有人勸他“何必這么拼”,當其他護林員陸續離開,唯有周云鵬選擇留下,獨自與荒山為伴。
“從這里出發往山頂有687個臺階,我每天要巡山兩次,不能馬虎大意,時時刻刻得能聯系上。”周云鵬的足跡遍布3500畝林場的每個角落,每一片坡地、每一條小徑,都印著他深深的足跡。
29年間,他走壞了400多雙鞋,用壞了4700多副手套,身上留下一道道或深或淺的傷痕。
▲每日兩次的巡山路程20公里,對周云鵬而言,這不僅是對身體極限的挑戰,更是對這片山林無聲的承諾與守護。
“最怕的就是火。”他說,“每年10月至次年2月是防火季,全靠嚴防死守管控。”每當說起火災被撲滅、樹木安然無恙時,他只是輕描淡寫地說:“火滅了,樹沒事,就是最安心的事。”
如今的岠山早已換了模樣,古木參天,鳥鳴幽谷,成為國家AA級景區,昔日的荒山禿嶺,已化作綠意盎然的天然氧吧。
“以前盼著山能變個樣,現在真的紅火了。看到山綠了,游客多了,心里就踏實了。”周云鵬望著滿目蒼翠,語氣平靜卻滿是欣慰。他仍堅持每天走20公里山路,途中不忘笑著提醒游客:“注意防火,別亂扔垃圾。”
守山20余年,他未在家吃過一頓完整的年夜飯。在他眼中,孤獨早已釀成了幸福。“我一天不來山上,心里總覺得缺了點什么。只要腿還能走,這山,我就守到底。”
山風拂過,松濤陣陣。周云鵬扛起滅火把,再次向深山走去。他的身影,已化作岠山的一棵松,與滿山青綠融為一體。風掠過樹梢,沙沙作響,似在回應那個與青山相守了29年的約定。
記者 梁夢雨
圖片 劉冰
編輯 王巖
- 守護生態文明底色,端穩生態旅游“金飯碗”2025-08-19
- 我蘇漫評丨一襲白衣為盾甲,以敬為懷暖醫心2025-08-19
- 經濟解碼何以“蘇超”? | 1800余場活動燃爆江蘇,“蘇超”踢出2025-08-19
- “兩山”理念江蘇實踐|破“化工圍江”,立“生態濱江”——長江2025-08-19
- 【江蘇省最美醫務工作者】柯曉燕:把心理守護扎進基層 為孩子撐2025-08-19
- 唱響新時代“青春之歌”|從-48℃極寒到超60℃高溫,新時代火炸2025-08-19
網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