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貿易“朋友圈”,何以“繁花似錦”?
8月25日,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傳來消息,“十四五”以來,海關對外簽署合作文件519份。我國已成為全球157個國家和地區前三大貿易伙伴。國際合作共贏新優勢更加凸顯。
當今世界,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動,保護主義抬頭,但中國始終堅定不移地擴大對外開放。519份合作文件不僅僅是一紙紙文書,更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堅定承諾,中國正以海關合作為支點,用一個個實打實的開放舉措為全球經濟注入暖流。中歐班列像鋼鐵駝隊晝夜穿梭,截止2025年6月已累計開行突破11萬列,將汽車、太陽能光伏板等“中國制造”送至海外;海南自貿港進入全島封關運作倒計時,制度創新讓“零關稅”政策商品目擴容至約6600項;RCEP紅利持續釋放,東盟國家的水果從采摘到擺上中國超市貨架僅需72小時。中國與157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前三大貿易伙伴,這意味著我們不僅僅是貿易往來,更是彼此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能夠成為157個國家和地區的前三大貿易伙伴,靠的不是運氣,而是實打實的硬核實力。中國制造早已不再是廉價商品的代名詞,而是高質量、高科技的代表。寧德時代動力電池連續8年使用量排名全球第一,背后是強大的創新力破解“綠色壁壘”的成功;中老鐵路讓老撾從“陸鎖國”變“陸聯國”,更讓“中國標準”的鐵路技術成為東南亞新標桿。這些硬核科技與工程奇跡,正是中國制造從“世界工廠”到參與全球標準制定的生動注腳。無論是從新能源汽車到無人機,從5G設備到高鐵技術,還是從移動支付到智慧城市,從新能源解決方案到智能制造體系,一系列創新成果正以“中國方案”的名義,成為全球產業鏈升級的關鍵引擎。
獨行快,眾行遠。中國貿易的快速發展,不僅僅是中國的成功,更是一種共贏模式的勝利。中國始終堅持共建共享、合作共贏的理念。2024年,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22萬億元,占我國進出口比重超過一半,與東盟、拉美、非洲、中亞等新興市場進出口年均增長10%以上。數據的躍升見證的不僅僅是中國的發展機遇,更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共同發展機遇。在柬埔寨,中企建設的西港特區2024年進出口額占柬埔寨全國總額約7.45%;在匈牙利,寧德時代投資建設的電池工廠,創造9000個新就業崗位;在智利,中國援建的南極站支撐起全球氣候研究網絡。這些跨越山海的合作實踐正是中國以開放促發展、以合作謀共贏的生動詮釋。中國正以“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在異國他鄉播撒發展種子。
“世界好,中國才會好;中國好,世界會更好。”站在“十四五”收官的節點回望,中國用 519 份合作文件、157 個貿易伙伴的成績單,勾勒出一幅從“大寫意”到“工筆畫”的全球化新圖景,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了源源不斷的“中國動能”。未來已來,讓我們共同期待在“十五五”期間,中國將和世界續寫更多“天涯若比鄰”的好故事。(施琮)
- 算力加速躍升,經濟向“新”向“智”2025-08-27
- 【理響中國中國式現代化請回答】荔枝理論:“十四五”新成績,標2025-08-27
- 江蘇無錫:科學治水扮靚“河湖之美”,智慧賦能書寫人水和諧新篇2025-08-27
- 泰州海陵:土地資源“活”起來,集體經濟“壯”起來2025-08-27
- 江蘇宿遷:城市空間“微改造” 小切口“繡”出民生新風景2025-08-27
- 改革“活水”變“碧波”萬頃,江蘇常州開辟水生態轉化新路徑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