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加速躍升,經濟向“新”向“智”
金秋時節,瓜果飄香。在這個收獲的季節,以“算網筑基 智引未來”為主題的2025中國算力大會在山西大同舉行。大會期間發布的一系列創新成果,以及算力推動產業轉型、重塑產業發展格局的最新案例,對算力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生動詮釋。
算力基礎設施的規模化與智能化,是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底座”。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在用算力中心標準機架達1085萬架,智能算力規模達788EFLOPS(每秒進行百億億次浮點運算的能力),干線400G端口數量大幅增加至14060個,存力總規模超過1680EB(艾字節),全國算力中心平均電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42。從東部沿海到西部內陸,從超算中心到邊緣節點,一張覆蓋全國的算力“高速網”正加速形成。我國算力基礎設施迅速發展,規模和水平不斷提升,已然邁向高質量、規模化發展新階段。
算力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生產力,如同電力之于工業時代般不可或缺。貫通算力平臺,是釋放資源效能的關鍵一招。我國算力平臺完成10個省區市分平臺接入,實現“平臺、主體、資源、生態、場景”全面貫通,注冊企業用戶超1000家,上架優質算力產品110余項,成功承載9000余張離散卡的供應匯聚。這讓企業無需自建算力設施即可按需調用,用算成本降低近半,更重要的是打破了“算力孤島”,通過統一標準與協議,推動跨區域、跨主體資源協同,為前沿技術提供基礎支撐,帶動產業升級,引領數字時代新變革。
算力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推動經濟向“新”向“智”的核心路徑。在金融領域,智能算力支撐大模型訓練,讓風險評估從“經驗驅動”轉向“數據驅動”;在醫療領域,AI輔助診斷將肺結節檢出率提升至97.3%,算力成為醫生專業能力的“外延”;在工業制造中,數字孿生技術將參數優化周期從數周壓縮至4小時,重構了研發—制造—反饋的閉環。實踐已然充分印證,算力并非僅僅是“輔助工具”,而是產業價值創造的“核心引擎”。隨著算力產業的崛起,我國數字經濟競爭力底座日益堅實。
算力躍升,本質是新質生產力崛起。綠色低碳與開放合作,是算力可持續發展的“雙輪”。我國建設國家綠色數據中心246個,通過算力電力協同項目,推動“算力升級”與“雙碳目標”的同頻共振。同時,持續擴大互聯網數據中心增值電信業務對外開放試點,支持企業“走出去”,提升全球化服務能力,為全球算力產業注入中國智慧。隨著我國算力總規模躍居全球第二,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基礎設施的突破,更是一個國家在數字經濟時代的“底層邏輯”重構,加速經濟發展向“新”向“智”。
算力如水墨,潑灑在產業轉型的畫卷上,暈染出高質量發展的萬千氣象。以算網筑基,以智引未來,中國正以算力之筆,書寫數字中國的新篇章。(金語)
編輯 黃秋怡
責編 管艷
- 中國貿易“朋友圈”,何以“繁花似錦”?2025-08-27
- 【理響中國中國式現代化請回答】荔枝理論:“十四五”新成績,標2025-08-27
- 江蘇無錫:科學治水扮靚“河湖之美”,智慧賦能書寫人水和諧新篇2025-08-27
- 泰州海陵:土地資源“活”起來,集體經濟“壯”起來2025-08-27
- 江蘇宿遷:城市空間“微改造” 小切口“繡”出民生新風景2025-08-27
- 改革“活水”變“碧波”萬頃,江蘇常州開辟水生態轉化新路徑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