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激活體育產業發展新潛力
在經濟轉型升級和全民健身的熱潮下,作為朝陽產業的體育產業正釋放出蓬勃的發展活力與巨大潛力。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就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進行研究,提出了要增加體育產品供給,豐富體育賽事活動,推動體育用品升級,強化產業要素支撐等要求。
總規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龐大的增長體量背后,是亟待進一步釋放的消費潛能,而高質量的產品供給,正是將消費潛力轉化為實際增長的關鍵支點。圍繞體育消費,現象級消費事件已不是個例。乘著冬奧之風,去年以來,全國滑雪場累計接待客流量達2.56億人次,同比增長13.5%,消費金額達786.13億元,同比增長12.88%;“蘇超”賽事一票難求,“蘇超”的“足球+”效應撬動江蘇全域消費增長,單場最高上座超6萬人,帶動多場景消費超380億元。實踐證明,高質量的體育產業不僅能直接拉動經濟增長,還能通過其強大的融合滲透作用,催生新場景、新業態,為擴大消費和產業升級奠定基礎。可見高質量的體育產品供給是轉化為消費增長極的關鍵。好的產品供給不僅可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同時也能夠形成更加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唯有為消費者提供多層次、個性化的體育服務,滿足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才能激發產業發展潛力。
深耕“體育+”,讓賽事的乘數效應激活體育產業發展新動力。體育融合性廣、帶動性強。當前,“融合”成為突破體育消費增長邊界、激發產業新動能的重要途徑。數據顯示,每投放1元體育消費券,平均可帶動3至5元的新增消費,乘數效應顯著。2025無錫馬拉松共吸引42.9萬名選手報名,3.5萬人參賽,沿途共有39.1萬人觀賽,帶動餐飲、住宿、交通、旅游、會展等經濟效益5.05億元,同比增長78.2%,創歷史新高。體育“+旅游”“+文化”“+商圈”等新業態成為推動消費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未來,通過特色體育IP的打造,進一步深化“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等布局,將“流量變為消費增量”,發揮頭部賽事引領作用。強化頂層設計,充分挖掘自身資源稟賦,通過進一步優化體育設施布局,推動體育業態與商圈經濟、夜經濟等城市經濟形態的深度融合。
政策引領與創新驅動雙輪發力,為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厚植優渥土壤。產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完善的政策體系引領。未來,體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進一步健全政策法規體系,清晰勾勒體育產業發展的核心目標、重點領域與規劃布局,為其健康發展提供“指南針”。例如激活體育產業市場主體活力要立足體育產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創新性運用各類金融工具產品來滿足體育產業發展的金融需求。科技創新則是產業向高端化邁進的關鍵抓手:一方面要加大體育科技研發投入,推動物聯網、AI、區塊鏈等新技術與體育裝備、場館建設深度融合,加快高端體育器械、智能穿戴設備、運動康復產品的自主研發,助力體育制造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要強化產學研協同,鼓勵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培育一批專精特新體育企業,以科技賦能提升產業“含金量”,推動體育產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轉變。(高言)
- 打造更高水平綠水青山 為群眾幸福“加碼”2025-08-26
- 【地評線】荔枝網評:首店經濟“蘇”展畫卷,江蘇消費能級躍升的2025-08-26
- 從“追光”到“儲綠”,泰興綠能涌動2025-08-26
- 非遺“撞”青春,興化迸發文化新活力2025-08-26
- 泰州:蘇超持續火熱 各地刮起“足球風”2025-08-26
- 致常州,敬你我!202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