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無畏女杰:胖張嫂?王脈鳳!讓英雄英名長存
編者按:
這是抗戰(zhàn)期間唯一一支以“運河”命名的部隊——運河支隊。
他們“出身”特別:土生土長的運河兒女化身戰(zhàn)士,保衛(wèi)運河,保衛(wèi)家園,是“人民江山”的典型寫照。戰(zhàn)場特別:以京杭大運河為軸馳騁蘇魯兩地,在日軍、偽軍、國民黨頑固派三方“夾擊”中神勇作戰(zhàn),成為連接華中華北敵后戰(zhàn)場隱秘而重要的力量。運河支隊曾先后隸屬于八路軍一一五師和新四軍四師,陳毅稱贊:“運河支隊可以寫成一部大書。”羅榮桓評價其“敢于在日本兵頭上跳舞”。
他們與鐵道游擊隊并肩作戰(zhàn),故事卻長期散落。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新華日報交匯點新聞推出“吾家吾國 大河奔流——探尋運河支隊抗戰(zhàn)路”系列融媒報道。記者和大學生組成尋訪團重走歷史現(xiàn)場,首次披露眾多不為人知的內(nèi)容,顯影歷史細節(jié)里的傳奇,以新時代青年視角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戰(zhàn)精神,讓那些艱苦卓絕的斗爭、反抗侵略的決心、不畏犧牲的勇氣、不容忘卻的面孔再一次撥動人們的心弦。
在蘇北魯南,有一種用高粱秸皮等材料編成的六角涼帽,當?shù)厝朔Q作“席甲子”。對于運河支隊來說,這種涼帽非同尋常,它的背后,曾有一場精彩戰(zhàn)斗,也有一位女情報員的英勇犧牲。
這位女情報員被日軍活埋時只有22歲,人們都叫她“胖張嫂”,卻不知道她家在哪里,真名叫啥,直到40多年后,她的身份才被確認,“王脈鳳”這個名字自此被銘記。
王脈鳳是個普通百姓,她何以有勇氣、有膽略幫著子弟兵打鬼子?面對死亡威脅,她何以不屈服、不畏死?尋訪王脈鳳的故事,是一次精神之旅,運河支隊尋訪團成員因女英雄的悲壯而熱淚盈眶,也被人民戰(zhàn)爭的偉力而深深震撼。
掩護戰(zhàn)士潛伏,她在洗衣盆里藏雙槍
走在徐州市賈汪區(qū),一種厚重的歷史感撲面而來。這里曾經(jīng)因礦而興,歷經(jīng)戰(zhàn)火洗禮與歲月變遷。在韓橋煤礦遺址,穿行在齊腰的草叢中,銹跡斑斑的礦井、碉堡、水塔映入眼簾,將尋訪團的思緒拉回日寇在此瘋狂掠奪的黑暗年代。
1938年,日軍占領賈汪煤礦,派遣一個叫寺西四郎的中隊長帶隊駐扎,又安排一支偽礦警隊住在賈汪鎮(zhèn)的圩子里,日軍和偽軍加起來有300多人。1940年8月,運河支隊二大隊打退賈汪日軍“掃蕩”后,決定發(fā)動反擊,出其不意夜襲賈汪,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
偽礦警隊里有個隊長叫李昌明,投敵后成為日軍的鷹犬,他是本地人,熟悉情況,對運河支隊威脅很大。二大隊偵察參謀謝紹唐與他相識,幾次爭取都未成功。一籌莫展之際,敵人內(nèi)部分化,被李昌明開除的士兵王思富等三人,不僅同意為我所用,還爭取到了南門崗哨杜玉才。
有了內(nèi)應,還需要摸清敵情,謝紹唐在情報員王脈鳳的幫助下,多次進出賈汪,把賈汪鎮(zhèn)里日軍、偽礦警隊、偽警察所駐防情況摸得清清楚楚。
王脈鳳是個性格倔強的女性,從小不受封建束縛不裹小腳。她從外地來到賈汪,以給炮樓里的日偽軍洗衣服作為掩護,為我軍提供情報。她曾經(jīng)提前獲得賈汪日軍“掃蕩”情報,幫助運河支隊安全轉(zhuǎn)移。
很快到了發(fā)動突襲的日子。一天下午,王脈鳳和往常一樣,端著洗衣盆來到城外小河邊洗衣服。這時候,兩個戴著席甲子的漢子來到河邊,不動聲色地把兩支短槍放到了她的洗衣盆里,然后“無槍一身輕”地經(jīng)過敵人的崗哨進入賈汪鎮(zhèn)。原來,他們是運河支隊的戰(zhàn)士王茂宣、孫錦成,裝扮成老百姓提前潛伏到賈汪鎮(zhèn),確保當天夜里的行動取得成功。
王脈鳳洗好衣服后若無其事地端著洗衣盆,把短槍帶回鎮(zhèn)里。當晚,兩名戰(zhàn)士就潛伏在她家等待出擊。
被日軍活埋前,她問“我頭朝哪‘睡’”
徐州運河支隊抗日紀念館內(nèi)有一幅油畫,生動再現(xiàn)了夜襲賈汪的場景。
當天夜里,運河支隊二大隊九、十一中隊和手槍隊在副大隊長胡大毅、大隊參謀長王福堂的率領下,于午夜前潛伏到賈汪鎮(zhèn)南門外。零點剛過,杜玉才打開南門,運河支隊的指戰(zhàn)員們由王思富帶路闖進李昌明部駐地鹿家樓,崗哨當即被生擒。狡猾的李昌明聽到槍聲立即越墻逃跑了,其他幾十個偽軍還沒反應過來就乖乖地當了俘虜。住在所謂“官房”里的日偽軍,在運河支隊機槍火力的封鎖下壓根沒敢出來增援。短短一個小時,戰(zhàn)斗就勝利結束,運河支隊無一傷亡,大獲全勝。
這場仗打得實在太漂亮了,惱羞成怒的日偽軍立刻意識到城里有內(nèi)應。第二天一早,日偽軍全體出動,對賈汪鎮(zhèn)挨家挨戶大搜查,兩名戰(zhàn)士遺忘在王脈鳳家的席甲子被搜了出來,她就這樣暴露了。
在徐州市賈汪區(qū)大李莊村,記者尋訪到王脈鳳的外孫閆桂亮老人。閆桂亮說起外祖母,語氣充滿悲痛和敬佩,他告訴尋訪團,日軍對外祖母嚴刑拷打,她堅貞不屈,絲毫沒有透露運河支隊的情況。一無所獲的日軍在賈汪北隅的干土塘挖了個大坑,要活埋王脈鳳,她直接跳了下去,還問日本人:“我頭朝哪‘睡’?”
就這樣,王脈鳳英勇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一個年僅4歲的女兒。
在徐州市檔案館,有一份1947年審判日本戰(zhàn)犯齊藤弼州的判決書。此人是日本特務,日據(jù)賈汪時期曾擔任賈汪煤礦常務董事兼礦長,其被指控的罪名之一是共同謀殺罪,判決書原文寫道:“至二十九年秋,賈汪外土圩曾被地下游擊部隊攻入(一云為土八路軍),該鎮(zhèn)居民張王氏,因涉有溝通之嫌,被該礦礦警第二中隊律子云部捕獲,翌日即予活埋,全鎮(zhèn)周知……”判決書中偽礦警隊相關人員的供述也證實,張王氏被害,出于齊藤弼州的命令。
從戰(zhàn)斗時間、地點,受害人姓氏和被活埋等細節(jié)判斷,判決書中所說的張王氏,就是胖張嫂,即王脈鳳。齊藤弼州最終以兩起共同謀殺罪、強占財物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其中共同謀殺罪之一就是殺害王脈鳳。
王脈鳳犧牲時,賈汪當?shù)貨]人知道她的身世,也沒人知道她的名字,她是一個“無名英雄”。然而為國家、民族而犧牲的人,不應該隱沒在歷史中沉寂無名。
犧牲40多年后,“胖張嫂”有了英名“王脈鳳”
王脈鳳從來都不知道人們叫她王脈鳳,因為這并不是她的本名,而是她犧牲40多年后,當年運河支隊的指戰(zhàn)員們給她起的名字。
徐州運河支隊抗日紀念館黨支部書記胡軍英告訴尋訪團,上世紀80年代,曾擔任運河支隊副政委兼政治處主任的童邱龍與昔日戰(zhàn)友們編寫《運河支隊抗日史略》,決心把胖張嫂的真實身份查清楚,以告慰這位女杰的在天之靈。
他們根據(jù)各種蛛絲馬跡尋訪數(shù)月,胖張嫂的真實身份終于水落石出。她是山東嶧縣杜安集(今屬棗莊市臺兒莊區(qū))人,生于一個王姓貧農(nóng)家庭,17歲時被賣給江蘇省銅山縣張姓地主為妾,備受欺辱。她不堪忍受,于1939年帶著女兒回到娘家,和張家斷絕關系。八路軍轉(zhuǎn)戰(zhàn)魯南后,她在愛國人士的啟發(fā)下,自愿參加抗日,借在賈汪據(jù)點為日偽軍洗衣服的機會幫我軍傳遞情報。
當時的農(nóng)村女性普遍沒有名字,這也是她被稱為“張王氏”“胖張嫂”的原因。童邱龍等人根據(jù)她姓王、脈字輩、小名叫“鳳”,按中國人起名的傳統(tǒng),鄭重地稱她“王脈鳳”。英烈胖張嫂、張王氏就此變成了王脈鳳,她的傳奇從此被廣為傳揚。
“在此之前,她沒有名字;從此以后,她被稱作王脈鳳,這不是她的真名,卻是她的‘英名’。”胡軍英說,“抗戰(zhàn)時期這樣很難查證的無名英雄很多,他們不應該被忘記,只要有可能,就應該讓英雄們英名長存!”
盡管王脈鳳不是運河支隊隊員,但出于尊崇和緬懷,童邱龍等仍然把王脈鳳的名字列入了《運河支隊抗日烈士英名錄》,以紀念這位因幫助運河支隊作戰(zhàn)而犧牲的女英雄。
王脈鳳被日軍活埋的地點,就在今天韓橋煤礦遺址和“紅樓”之間的區(qū)域。尋訪團到達那里時,眼前已是鬧市,綠樹掩映間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一片祥和繁榮。“紅樓”是1942年日本侵略者為其子女上學所建的“柳泉煤礦職工子弟學校”,在解放戰(zhàn)爭中,“紅樓”被征用為華東野戰(zhàn)軍淮海戰(zhàn)役前委指揮部,成為人民軍隊打江山的重要史證。如今,這里是賈汪區(qū)團結幼兒園,孩子們在園內(nèi)嬉戲,歌聲與笑聲傳得很遠很遠……
真遺憾,千千萬萬個王脈鳳沒能看到這一切;足告慰,這盛世繁華正是他們?yōu)⒈M熱血追求的。
總策劃:雙傳學 顧雷鳴
監(jiān)制:杭春燕
策劃:王曉映 王宏偉 朱威
統(tǒng)籌:蔡煒 成崗 薛澄
采寫、出鏡:林惠虹
文案:沈蕾
拍攝:費念渠 張俊哲
剪輯、后期:張浦勵
美編:鄭玲玲
審校:韋偉 金勇
指導:江蘇省委網(wǎng)信辦
出品:新華日報交匯點新聞
聯(lián)合出品:江蘇省中共黨史學會、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鳴謝:大眾日報、徐州市運河支隊抗日紀念館
- 江蘇大豐:百畝荒地變身“艾草銀行” 村民樂享“綠色提款機”2025-08-22
- 江蘇揚州:200余臺青齊聚“月亮城”,共繪文化創(chuàng)新“同心圓”2025-08-22
- 江蘇無錫:全面解碼城市基因,在“讀城”中重新認識這座城2025-08-22
- 江蘇蘇州:從“蘇大之美”看“蘇州之美”2025-08-22
- 江蘇鎮(zhèn)江:從江底到球場 一粒砂子的“蘇超”之旅2025-08-22
- 生產(chǎn)“廢水”變發(fā)展“活水” 連云港打造再生水利用“樣本”202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