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廢水”變發展“活水” 連云港打造再生水利用“樣本”
(記者 劉蔚 通訊員 張義祝 于子泓)走進連云港徐圩新區,只見儲罐林立,管網交錯,一套智慧化的水資源循環系統正在其間高效運轉:依托“一企一管、一企一罐、分類收集、分質處理”的精細化管理原則,智能水處理中心2024年實現園區70%廢水再生利用,年回用量達1800萬立方米。一旁的高品質再生水回用項目——日產5萬噸高品質脫鹽水工程也在全力推進,未來這些接近純凈水標準的水源將直供田灣核電,產生的蒸汽將回輸至園區化工企業——水盡其用的鏈條不斷延伸,跨區域調配與產業協同效應逐步釋放。
而這,僅僅是連云港市精心編織再生水利用“大網”的一個“結點”。向南眺望,灌云縣臨港產業園內,一座總投資5億元的再生水廠正拔地而起。據了解,該廠設計日處理能力4萬噸,通過先進工藝將污水處理廠的達標尾水進行深度提純,使其達到中水回用標準,預計在2026年6月投運,年供應再生水1095萬立方米。建成后,將極大緩解灌云沿海工業用水需求旺盛與淡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并同步解決尾水排放難題,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水動力”。
▲達標尾水凈化工程穩定塘、曝氣塘
與此同時,北部的連云港港也即將迎來再生水規模化應用的新場景。根據最新規劃,連云區光大水務與港口控股集團已達成戰略合作,將建設約10公里輸水管網,把達標再生水輸送至港區用于噴淋等作業。該項目總投資約2億元,近期規劃日供水量4萬噸,遠期提升至8萬噸。“再生水的穩定供應,對港口降塵、環保作業至關重要,將為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綠色效益。”港口控股集團總工程師胡永濤說。
一幅覆蓋全域、功能互補的“南有灌云、中有徐圩、北有連云”的再生水廠戰略布局圖在港城日漸清晰。這一系列突破性進展的背后,是政府“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的精準協同發力。用水審計、水平衡測試、智慧化監測網絡等監管手段持續升級,特別是去年為重點用水戶安裝的非常規水計量設施,如同敏銳的神經末梢,將實時數據匯入市節水管理信息系統,為非常規水資源的高效配置和精準監管提供了強大的數據支撐。
▲再生水膜車間
“再生水利用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關鍵路徑。”連云港市水利局副局長劉聰賢表示,“我們將堅定不移地壓實責任、強化監管,統籌推進全域再生水管網‘一張網’建設,推動應用場景從工業、市政向生態補水等領域拓展,讓再生水在全市‘多點開花’。”
曾經的生產“廢水”,正變為發展的“活水”。港城以水資源的循環再生為支點,不僅撬動了產業升級與生態改善,也為沿海地區探索資源集約、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貢獻了一個政企協同、產業聯動、可資借鑒的“連云港樣本”。
- 江蘇大豐:百畝荒地變身“艾草銀行” 村民樂享“綠色提款機”2025-08-22
- 江蘇揚州:200余臺青齊聚“月亮城”,共繪文化創新“同心圓”2025-08-22
- 江蘇無錫:全面解碼城市基因,在“讀城”中重新認識這座城2025-08-22
- 江蘇蘇州:從“蘇大之美”看“蘇州之美”2025-08-22
- 江蘇鎮江:從江底到球場 一粒砂子的“蘇超”之旅2025-08-22
- 第九屆未來網絡發展大會在寧閉幕202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