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立足“長期主義” 搶抓“黃金窗口”,聚鏈成群繪就空天產業“新藍圖”
今年夏天,無錫密集召開大飛機產業發展座談會、供應鏈管理與適航培訓會等活動,讓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這座城市的“大飛機夢”正照進現實。鮮為人知的是,在國產大飛機密集起飛的背后,無錫制造業已歷經十余年靜水深流的轉型攻堅,每一步都烙印著這座工商名城向天空進發的堅實足跡。
截至去年年底,無錫航空航天鏈上企業已達223家,初步構建起從原材料供應、關鍵部件生產、整機制造、系統集成、整機試驗到維修保障的全產業鏈布局。以傳統制造業為基石的無錫,正在全力以赴迎接高端制造時代的到來。
“鏈”通大飛機的破局之策
截至今年2月,中國商飛累計獲C919訂單近1500架,其中確認訂單近1000架,為滿足訂單需求,大飛機產能正快速爬坡。
需求有了,企業如何更好應對需求,進入國產供應鏈?
8月初,無錫召開的大飛機供應鏈管理與適航培訓會給出了答案。此次培訓會匯聚了產業鏈管理、適航審定專家及科研機構力量,圍繞航空器、航空零部件、機載系統、航空材料等民用航空重點領域,就大飛機供應鏈與適航取證、商用航空發動機供應鏈、航空器適航與安全性、航空器適航審定等主題開展專題培訓,助力企業共同攻克供應鏈管理和適航取證中的難點、堵點,從而深度融入國家大飛機產業鏈。
國際經驗表明,一個航空項目10年后會給當地帶來的效益產出比為1∶80,技術轉移比為1∶16,就業帶動比為1∶12。如今,國產大飛機的產能爬坡期正是無錫企業進入供應鏈的“黃金窗口”。
培訓會上,一位資深專家說:“這是我首次參與由政府搭臺的培訓會,此次培訓會切實為企業創造了精準的產業鏈合作機遇,有效助力企業快速融入航空產業生態,我也深刻感受到無錫市在推動航空產業發展上的堅定決心與長遠布局。”
無錫制造攀高的“澎湃心情”展露無遺。
“質”與“志”共筑的攻堅之路
事實上,陪伴大飛機共同成長的發展之路絕不簡單,這背后是無錫航空產業鏈企業堅持的“長期主義”。
航空航天領域對技術性能、可靠度、安全等有著極為精細的要求。無錫市同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高(多)層印制電路設計、制造、電子裝聯的企業,主要為大飛機的飛控系統、導航通信系統等核心組件提供高可靠性的產品服務。如今在北斗、長征、嫦娥等這些航空裝備的背后,都有同步科技PCB產品的身影。
為順利進入大飛機產業鏈,同步現已獲得AS9100航空航天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NADCAP航空航天特殊產品和工藝的認證。但企業市場部經理劉進軍坦言,走到這一步并不容易:“我們從前端的技術的升級改造到對內部設備的優化適配,由于初期對認證標準體系缺乏系統性認知,我們在認證推進過程中確實經歷了一些曲折探索。”
騰旋科技與商飛機載公司的聯合研發已進行3年,每年投入2000多萬元研發經費,不計成本的背后,是為了破解關鍵部件的“卡脖子”問題,騰旋科技總裁李繼鎖介紹:“1999年公司成立之初,我們的產品就不斷受到國外企業的聯合打壓,我們想借‘入鏈’大飛機證明中國制造的實力!”
這些企業為何愿意堅持?“信念”是業內人士給出的重要關鍵詞。最根本的是“相信國產大飛機能夠一飛沖天”。根據中國商飛市場預測年報(2022一2041)顯示,未來20年預計全球新機市場空間超6萬億美元,中國商飛計劃在2025年培育發展合格供應商1100家。
選擇大飛機就等于錨定高端制造、錨定新質生產力,無錫要堅定地參與大飛機產業鏈上的競爭。無錫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左保春表示:“無錫聚力打造航空發動機卓越產業,歷經三輪規劃、十余年努力,走出了一條穩健、持續、不斷自我超越的健康發展道路,已從當年的星星之火逐成燎原之勢,形成了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優勢集群。”
“園”與“鏈”同構的“高地”之謀
無錫前瞻布局,堅持“產業集群+特色園區”發展模式,多點布局、因地制宜打造產業高端兼生態優良的航空航天產業園。
無錫(惠山)航空航天產業園、無錫(新吳)航空航天產業園、無錫(濱湖)南泉民用航空電子產業園等園區內密集落地馬格努斯輕型飛機、尚實航空等一批項目。惠山總投資15億元的航空航天智造園項目已經封頂,下半年就能投用。值得關注的是,惠山不光為園區配套了航空航天產業發展的專項政策,還設立了總規模55億元的3支產業母基金,從各個角度參與“大飛機”產業的賦能。
園區目前已成為無錫承載項目落地、產學研合作的前沿陣地。此外,無錫深知制造企業若想在大飛機鏈上的競爭中沖出重圍,離不開政府的持續助力,向“長三角區域領先的大飛機產業集群發展高地、國內綠色航空產業的標桿”進軍的號角,已然吹響。
就在7月舉辦的大飛機產業發展座談會上,無錫明確就大飛機重點產業發展領域建設“3+X”產業體系,即航空發動機制造、特色機載系統、航空新材料,及其他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精尖缺”子產業鏈,建設國際一流的大飛機配套產業關鍵技術自主高地、核心產品供給高地、科技企業集聚高地。
從搶抓“黃金窗口”破解供應鏈難題,到以“長期主義”啃下技術硬骨頭,再到用“生態共建”筑牢產業根基,無錫的每一步都踏在國產大飛機產業崛起的節拍上。這里既有企業“十年磨一劍”的堅守,也有政府“搭臺鋪路”的遠見;既有“鏈”通云端的突破,也有“集群成勢”的布局。當“車間里的執著”遇上“云端上的機遇”,無錫正以扎實的制造底氣、開放的產業生態,在向天空進發的路上穩步前行,讓“無錫制造”在國產大飛機的航跡里,刻下自己的印記。
- 為爭舞獅隊名額拼命訓練,老人意外猝死誰擔責?|《現在宣判》2025-08-21
- 企業遷移“半日達” 江蘇鹽城政務改革跑出營商環境“加速度”2025-08-21
- 抗戰·“旗”跡 | “三營面前無困難,困難面前有三營”2025-08-21
- 江蘇南通:外貿高位運行“韌性足” 澎湃動能賦能經濟 “加速跑”2025-08-21
- 江蘇揚州:老房子變好房子,幸福原地“升級”2025-08-21
- 江蘇蘇州:“青春突圍”讓蘇州非遺變潮品202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