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評:用數字之光點亮更加美好生活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7月21日發布的第5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5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1.23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9.7%。
從在線教育到遠程醫療,從辦公助手到工業生產,從政務服務到視聽娛樂,互聯網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賦能千行百業,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關鍵力量。
基建提速打破壁壘,織就城鄉數字一張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是互聯網發展的硬件支撐,其加速布局為互聯網的廣泛普及和數字經濟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國大力推進5G基站建設,截至6月底,5G基站總數達455萬個,行政村通5G比例超過90%。這一成果使得偏遠鄉村也能享受到高速穩定的網絡服務,為農村電商、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業務的開展提供了可能。在一些山區農村,農民通過網絡直播將當地特色農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拓寬了增收渠道;偏遠地區的學生借助網絡課程,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工業和信息化部開展萬兆光網試點工作,不斷提升網絡傳輸速度和質量,滿足了企業數字化轉型對網絡的高要求,促進了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提升了企業生產效率和競爭力。從“村村通網絡”到“廠廠用智能”,基礎設施的迭代升級不僅解決了“用得上”的問題,更實現了“用得好”的跨越,讓數字紅利突破地理限制,成為城鄉協同發展的“隱形橋梁”。
資源擴容激活創新,培育數字經濟新生態。截至6月,我國域名總數為3262萬個,其中國家頂級域名“.CN”數量為2085萬個;IPv6地址數量為68567塊/32。豐富的域名資源為各類網站和應用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眾多創新型互聯網企業得以借助域名搭建起展示自身的平臺,推出具有創新性的產品和服務。IPv6地址的廣泛應用,更是解決了網絡地址短缺問題,為物聯網、智能設備等新興領域的發展提供充足的地址資源,推動萬物互聯時代的加速到來,催生出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一系列創新應用場景。從“網站域名”到“設備互聯”,基礎資源的擴容不僅是數量的積累,更是創新生態的培育,互聯網從“信息傳遞工具”升級為“產業變革平臺”。
普惠延伸溫暖人心,繪就數字生活新圖景。互聯網的普惠性發展,讓更多群體共享數字發展成果。截至今年6月,60歲及以上銀發網民規模達1.61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52.0%。在相關政策推動下,許多老年大學開設網絡課程,老年人學習使用互聯網,豐富晚年生活;一些智能設備和應用也進行了適老化改造,方便老年人操作,如一些手機的簡易模式、大字體顯示等。在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69.2%,數字文旅新模式不斷涌現,拓寬農村居民數字化就業增收新渠道,3月鄉村游產品預訂量同比增長52%;農村流通高質量發展,一季度全國快遞業務量中發往農村地區的占比達到三成,全國縣域生活服務消費訂單量同比增長42.1%。農村居民通過互聯網銷售農產品、開展鄉村旅游,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從“老年人學用手機”到“村民變身主播”,普惠服務不僅是“技術下沉”,更是“能力提升”,讓每個個體都能在數字時代找到自己的位置。
當前,互聯網加速演進升級已成為信息革命的時代潮流。夯實新型信息基礎設施、豐富互聯網基礎資源、推進互聯網普惠,著力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數字化服務體系,互聯網必將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點亮更加美好的生活,建設一個更加生機勃勃的數字社會。(文/蘇冬芩 漫畫/潘磊)
- 賽事解碼·何以“蘇超”? | 在“蘇超”賽場,看見熱愛的力量2025-07-23
- 提振消費系列談①|放大賽事效應 激發消費熱情2025-07-23
- 蘇超常規賽進度過半,“水韻江蘇”不語只是一味“端茶倒水”2025-07-23
- 【“蘇超”里的江蘇制造】潮玩文創:緊跟時尚需求 以文化+創意擁2025-07-23
- 文化中國行 | 長江寶藏:原始瓷——長江流域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2025-07-23
- 夏糧熟了4|“生態防蟲”“六面控溫”“千里眼”齊上陣!江蘇綠202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