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以“菊”為媒 賦能發展“興”動力
剛過小暑節氣,泰興市根思鄉老葉村的田野間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農戶們正積極搶抓農時,有條不紊地進行拔苗、打塘、放苗、培土等工序。在精心培植下,一株株翠綠的菊花幼苗整齊排列,勾勒出鄉村產業蓬勃發展的生動畫面。“今年,我們所有的菊花苗都是自主培育的。當前需趕在雨季完成移栽,以此保障幼苗的成活率。雨前栽好,下雨后便能扎根,在水源充足的情況下,幼苗成活率基本能達到98%以上。”根思鄉菊花產業聯合體負責人劉新明介紹。
根思鄉老葉村土地資源豐富,多數農戶長期從事傳統農業生產。然而,傳統農業效益不高,田里種什么成了村民們的心頭難題。一次外出學習時,劉新明了解到種植菊花兼具觀賞性與經濟價值,采摘周期長達4個月,收益頗為可觀。回村后,他帶頭流轉200畝土地,開啟了菊花種植的探索之路,首年便取得了顯著效益。“2023年,我們引進了菊花品牌和品種,經過這兩年的發展,已擁有自己的菊花基地和加工車間。今年又新增了‘黃樹奎’這一品牌,并與云南白藥集團簽訂了50單干花的合同。目前正在鄉里進行試種,試種面積約200多畝,若試種成功,預計明年將擴大到500多畝。”劉新明說。
菊花產業的發展,為根思鄉農民帶來了致富的新路徑。從菊花的育苗、移栽、除草、采摘到烘干,每個環節都需要大量務工人員,每年可帶動300多名閑置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盧陶村村民盧建圣便是受益者之一,他閑暇時便到基地干活,日薪60元;菊花豐收時,采摘菊花按重量計酬,多勞多得,一天能掙100多元。加上土地流轉金,一年下來能增加兩三萬元的收入。像盧建圣這樣的村民還有很多,他們通過參與菊花產業,實現了增收致富。“如今我們上了年紀,到外地打工人家也不太愿意要,索性就不出去了,在家門口幫幫忙,管理管理菊花,還能賺些錢,自在又舒心。”盧建圣感慨道。
為進一步提升菊花產業的競爭力,根思鄉成立了菊花產業聯合體,整合種植大戶、合作社、企業等多方資源。聯合體統一提供優質種苗、技術指導和農資供應,確保菊花的品質和產量,并引入烘干一體化設備,提高了菊花的產值。在銷售方面,與王老吉等茶飲企業合作,實現了從種植、收購、加工到銷售的全產業鏈覆蓋。同時,與根思鄉各村居合作,引導村民在田邊溝渠、家前屋后等位置種植菊花,并免費發放苗種,由種植大戶提供技術和市場支持,解決農戶的后顧之憂。目前,根思鄉菊花種植面積2500余畝,年凈收入達500萬元,參與菊花種植的小農戶近800戶。
為鼓勵菊花產業發展,根思鄉研究出臺了農業“輕資產”運營模式專項獎補意見,加大對菊花規模種植、收購加工、市場拓展等環節的財政支持力度。同時,探索農旅融合新模式,將菊花種植與鄉村旅游相結合,打造集觀賞、采摘、體驗為一體的鄉村旅游景點,讓游客在欣賞菊花美景的同時,體驗鄉村生活的樂趣,進一步推動菊花產業發展,讓菊花綻放成絢麗的“富民花”,書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下一步,根思鄉將推動黨建工作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著力打造‘黨建+村集體+農戶’的富民模式,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根思鄉黨委書記鞠宏娟表示,根思鄉將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和“精準領題、靶向破題”的干勁,不斷探索鄉村產業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續寫鄉村振興的壯麗篇章。
- 5000萬元!姜堰這里獲中央專項公益金支持!2025-07-08
- 泰州:把老年助餐服務辦成群眾滿意的“幸福工程”2025-07-08
- 就是這個泰州球迷!太能“嚯事”了!2025-07-08
- 醋香千年韻“蘇超”雙城情,泰州小記者鎮江“讀城”2025-07-08
- 申大爺減重記2025-07-08
- 抗戰遺址尋訪|泣血“萬人坑”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