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清和景明,紙鳶逐春
清明時節,草長鶯飛,正是“忙趁東風放紙鳶”的好光景。
千百年來,中國人總愛在此時將五彩斑斕的風箏送上云霄,既為借風勢“放晦氣”的古老祈愿,也為感受春日的蓬勃生機。
《清嘉錄》中有“春之風自下而上,紙鳶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斷鷂’之諺”的記載。在古人看來,放風箏不但是一種游藝活動,也是一種納福的活動。人們將自己知道的所有災病都寫在紙鳶上,等風箏放高時就剪斷風箏線,讓紙鳶隨風飄逝,象征著自己的疾病、晦氣都讓風箏帶走了。
如今的春日晴空下,放風箏既是追逐春意的游藝,也是舒展筋骨的養生之道。放風箏時手眼并用,還可以鍛煉腦力、放松頸椎。
風箏傳承千年,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流派:北京風箏雍容典雅,天津風箏造型奇巧,濰坊風箏盡顯古韻,南通板鷂借哨口鳴破長空……一繩所系,串聯起九州大地的文化記憶。
在南京地區,紙鳶文化也十分盛行。時人記錄:“每屆清明時節,放風箏者麋集南京城外之雨花臺?!边@一習俗不僅承載著傳統民俗的溫情,更因“金陵紙鳶”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璀璨光芒,成為連接古今的文化紐帶。
相關閱讀
- 文化中國行|走進博物館,跟著古人“打卡”清明2025-04-04
- 江蘇南京:打開春日密碼,邂逅最美春天2025-04-04
- 江蘇宿遷:駱馬湖“春耕”忙,生態養殖繪新章2025-04-04
- 江蘇徐州:英烈終“歸隊” !11名烈士英名補錄進“淮海戰役烈士2025-04-04
- 江蘇無錫:護“舊”拓“新”,在“百宅百院”里喚醒春天2025-04-04
- 江蘇鹽南高新區:嵌入式服務,讓“養老”變“享老”2025-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