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泰州:“漁光互補”為鄉村振興提供綠色動能
江蘇泰州海陵區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將光伏發電與漁業養殖結合起來,大力發展“漁光互補”項目,在助力節能減排的同時,有力促進了經濟、生態雙豐收。
純垛村位于里下河地區,村里共有大小河道38條。據統計,該村年平均日照時數達2000小時,屬于太陽能資源“豐富區”。因此,這里既是水產養殖的福地,也是光伏建設的良選。2022年,罡楊鎮鎮政府引導扶持純垛村引入一家新能源企業,共同開發“漁光互補”項目,形成水上發電、水下養殖的立體模式。
國華投資江蘇分公司海陵光儲電站站長李強:“項目采用高支架、大樁間距的設計方案,在保證發電效率的同時,為養殖戶預留了充足作業空間,實現了土地立體化利用。”
隨著首批發電單元建成并網,近30萬塊光伏板在太陽映照下熠熠生輝,源源不斷產生綠色電能。項目同時建立全覆蓋水質監測網絡,及時改善水質,促進魚類和蝦蟹生長。
記者在現場看到,養殖戶正撐著小船穿梭于光伏電池板下,查看飼料投喂和魚蝦生長情況。“漁光互補”項目建成,讓養殖成本大幅下降。
水產養殖戶周新林:“原來在村里承包魚塘大概要1200元一畝,建了光伏項目后,只要400元。光伏板就像給魚塘裝了遮陽傘,夏天水溫能降3℃到4℃,冬天還能保溫。”
藍色光伏板不僅帶來經濟效益,更書寫著生態效益的綠色賬本。純垛村“漁光互補”項目全容量并網后,每年可提供清潔電能約2.09億度,滿足10萬戶家庭全年用電,與同等規模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節省標煤約6.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8.9萬噸。
在華港鎮下溪村,水上發電、水下養魚的“一地兩用”生態圖景也已經形成,一排排太陽能光伏電池板組成方陣,覆蓋在魚塘之上,形成一道壯美風景線,它們與周邊村莊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圖景。目前,下溪村已經建成占地約1100畝,總規模70兆瓦的“漁光互補”項目,形成了完善的發電和輸電網絡。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江蘇泰州海陵區“漁光互補”項目總占地面積約5300畝,成功并網容量達355兆瓦,每年可發電3.9億度,節約標準煤11.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0.5萬噸。今年,海陵區還計劃在城西街道和城東街道實施“漁光互補”項目,有力推動農業轉型,為鄉村振興提供綠色動能。
特約記者:丁楊欣 陳茜 孔維偉
編輯:錢宇璇
責編:余盈
審核:戈俊巍
- 江蘇泰州:“淡水蝦王”迎來豐收季2025-08-21
- 江蘇泰州:多部門聯動筑牢危化品碼頭安全生產防線2025-08-21
- 江蘇泰州:各地加強基孔肯雅熱預防工作2025-08-21
- 泰州:政策力度做“加法” 多措并舉穩外資穩外貿2025-08-20
- 江蘇泰州:中國醫師節感受赤誠與堅守 感受溫暖與力量2025-08-20
- 江蘇泰州:“賽事+文旅”系列優惠政策點燃夏日消費活力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