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治|援疆法官張艷:興化—昭蘇 跨越千里的司法之旅
有這樣一位法官,她跨越數千公里,奔赴新疆昭蘇,將專業與熱忱播撒在邊疆熱土;她克服重重困難,帶傷堅守崗位,用實際行動,詮釋司法為民的初心。她就是興化法院的法官張艷。
6月26號上午,記者見到張艷時,她正在通過視頻指導昭蘇縣法院的法官助理如何對一起債務糾紛進行立案。據介紹,該起糾紛案的原告和被告原本是夫妻關系。在婚姻存續期間,男方向銀行貸款。當夫妻協議離婚時,女方認可該筆貸款為共同債務,并承諾共同償還。離婚后女方再婚,起訴主張該筆貸款是男方為替父還債所借,是男方的個人債務,要求判令男方向銀行還款。
新疆伊犁州昭蘇縣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助理吾麗汗·卓塔別克說:“我跟張院長溝通了這個案件以后,有了明確的案件的立案思路,后期我們按照張院長的思路,把這個案子審查,該不予受理就不予受理,給她的代理律師做工作。”
時間回溯到一年前:2024年6月份,張艷積極響應援疆號召,跨越數千公里,來到新疆伊犁河谷的昭蘇縣法院,開啟為期一年的援疆工作。初到新疆昭蘇縣,面對陌生的環境、迥異的風土人情和復雜的矛盾糾紛,張艷沒有絲毫退縮。她深知,援疆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為了更高效地服務當地群眾,及時化解矛盾糾紛,她大膽創新工作模式,將興化的“張艷法官工作室”復制到昭蘇縣昭蘇鎮白石峰社區,構建“1+1+N”團隊模式,聯動基層網格,推動“無訟社區”建設。一年間,她累計辦案80余件,開展法治宣講20余場,將“楓橋經驗”融入邊疆治理。
張艷說:“援疆就是智力資源,還有資金資源的支持,智力主要是先進的審判理念,還有技能技巧,因為我從事民事審判工作快30年,相對有較為豐富和成熟的調解方法和經驗,我也把這個方法和經驗,傳授給那邊的年輕的新入額的法官。”
為打通司法服務“最后一公里”,她深入喀夏加爾、察汗烏蘇法庭駐庭辦案,推行“五個就地”工作法;在反家暴日,她為婦女宣講維權知識;在憲法宣傳日,用案例視頻為孩子們播撒法治種子。從指導初任法官到編寫精品案例,她傾囊相授,為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司法隊伍。她用專業的法律知識和溫暖的人文關懷,贏得了當地同事和群眾的一致好評和信賴。
今年5月,張艷攜帶“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法院個人三等功”的榮譽勛章回到了興化。人已回歸,但仍然心系昭蘇,張艷時時會翻看在昭蘇工作期間拍攝的影集。她指著其中一張自己受傷的照片,講述了背后的故事。
張艷說:“當時在去一個單位辦案的途中,走路的時候,不小心腳下踩到了一個比較大的石塊,一崴以后我也沒當回事,就繼續工作,受傷的地方腫得像個大饅頭。”
經過檢查,張艷被診斷為外踝骨折,需要居家休養。新疆的同事提出送張艷回到興化休息,但是,張艷卻拒絕了。
張艷說:“我當時的想法是,援疆就短短的一年,如果我回去休養至少兩個月,所以我就很果斷地拒絕了,后來就請同事幫我把卷宗給我送到家里面,然后把筆記本電腦還有網線、電話都給我安裝上了,就在家里面就是開展調解工作,包括寫判決書之類的,昭蘇法院的同事他們會時不時地來看望我,有案件來請教、有事情來咨詢,這個時候就幫我拍了這張照片,這就是照片的來源。”
影集中,一張新疆群眾送錦旗的照片也是張艷最珍視的回憶之一。這是她到昭蘇后接到的第一起矛盾糾紛調解工作。面對當事人的矛盾,她實地丈量、耐心調解,僅用一天便實現案結事了人和。
一年的時間說長不長,但卻有太多值得銘記的回憶。張艷說,未來,她將繼續遠程指導工作室,讓司法為民的初心跨越山河,永續綿長。
記者:第振唐 張凱
編輯:湯晨潔
責編:陳丹丹
審核:戈俊巍
- 直播回看|泰州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趙海走進12345政風2025-07-02
- 健康|一天三頓飯,少吃哪頓最傷身?2025-07-02
- 高考|今天下午5時截止!2025-07-02
- 關注|醫保繳費提醒2025-07-02
- 兩高|全齡燃情上演“雅超”,綠茵熱力席卷周末2025-07-02
- 聚焦|滬渝蓉高鐵通泰揚特大橋跨泰州引江河斜拉橋順利合龍202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