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海陵:從“物理聚合”到“化學融合” 力促群眾訴求“一站辦”
近年來,泰州市海陵區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一站式”平臺基礎上,不斷整合資源、聚集合力、優化機制,全面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實體化運行。今年上半年,全區各級綜治中心共接待群眾1.2萬人次,受理矛盾糾紛4120件,95%以上的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資源整合,力促群眾訴求“一站辦”
“沒想到這么快就能拿到賠償金,感謝法官、感謝調解員!”近日,泰州市海陵區綜治中心速裁團隊通過“云調解”平臺遠程指導,僅用一個小時,就協助九龍鎮成功化解了一起因水管破裂引發的鄰里糾紛。“這起糾紛真正需要修復和賠償的損失金額不大,如果通過訴訟,走鑒定評估程序,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會遠高于調解金額。”速裁團隊負責人張超說。
如今,海陵區群眾表達訴求、解決矛盾迎來“省心模式”——不用多頭跑、不用反復問,只要邁進海陵區綜治中心的大門,就能享受“一站式”解紛服務。
中心采取整建制或團隊入駐方式,整合訴訟服務、檢察服務、公共法律服務、非訴訟服務、信訪接待、行政爭議化解6個中心相關功能,常駐和輪駐部門共計20家,實現了多中心合一、多部門聚合、多功能一體,讓分散的治理資源握指成拳。
中心設置引導受理、法律服務、多元化解、訴訟服務、指揮調度、集中辦公6大服務區,以及來訪接待、人民調解、法律援助、訴訟服務、檢察服務、綜合協調等12個業務窗口,全面滿足群眾“想訪”“想訴”“想調”“想助”等多樣需求。
完善訪調、檢調、訴調、公調、專調“五調”對接,設立涉法涉訴、商事、勞動爭議、合同、侵權、物業等12個專業調解室,對于不適宜調解或者當事人不愿意調解的糾紛,及時運用法律援助、信訪接待、速裁快審等方式,推動矛盾糾紛“閉環處置”。
多元共治,跑出協同破題“加速度”
在某時裝公司老板失聯、百名職工圍堵廠門討薪、企業瀕臨破產之際,海陵區綜治中心迅速牽頭成立攻堅小組,聯動政協、法院、檢察、人社跨部門協同,不僅在60天內為110名職工追回欠薪41萬元,也使企業免于千萬違約金,真正做到“案結、事了、人和”。
而這得益于海陵區綜治中心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建立復雜疑難問題掛榜、揭榜和評榜制;引導鼓勵律師、老干部、媒體大V等社會力量參與信訪化解、矛盾調解,并根據工作實效,給予“一事一獎”;創設“同心助力”社會治理工作室,網絡大V通過“網格+網絡”雙通道收集民意、引導輿論、化解矛盾;建立“協商+調解”工作模式,遴選42名政協委員組成調解團隊和智庫團隊,為實現多元解紛提供強大力量支撐……相關做法獲評2024年度全省政協工作創新案例。
凝聚多元力量,完善會商會辦機制,側重為全區4類重點問題“把脈問診”:對于“社會風險性”問題,實施提級掛牌,堅決防止激化成群體性事件;對于“疑難復雜性”問題,實施提級協調,匯聚多元力量集中攻堅;對于“新生典型性”問題,實施提級指導,探索形成更具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對于“歷史遺留性”問題,實施提級督辦,力促陳年積案清倉見底。
智慧賦能,推動智慧治理“全覆蓋”
2025年4月,在“海陵政法通”信息化平臺上,“停車”“物業”等詞熱度飆升,綜合網友發帖反映情況和網格員線下核實信息,查明原來是某小區業主因物業增設地下車庫道閘產生不滿,相繼在網絡平臺發聲,也有人向網格員反映情況。當這些信息匯聚到“海陵政法通”平臺后,AI經過算力研判,自動生成矛盾風險等級研判。隨后中心啟動相應機制,將該矛盾派發給事發街道和相關管理部門會商解決,實現“風險早捕捉、矛盾早介入”。
“海陵政法通”智能系統匯聚了來電來訪、網格排查、12345熱線、110非警務、“蘇解紛”、“陽光信訪”登記等各類數據,建立“系統錄入、智能派單、督查督辦、辦結反饋”工作模式,實現對訴求辦理的全程跟蹤、閉環管理和精準追溯。今年以來,平臺有90%左右的事件由AI自動分流、智能派單、提醒督辦。此外,連續三年實施新一代雪亮技防工程,1萬多個終端全部接入“海陵政法通”信息平臺,全面增強社會治安掌控力。
當前,泰州市海陵區已建成包含基礎信息、重點群體、矛盾糾紛和社會治安在內的全量數據庫,同時,打造網絡空間綜合治理中心、政法融媒云平臺,對網絡信息24小時巡查監測。
- “兩山”理念江蘇實踐 | “工業銹帶”的涅槃重生——徐州在綠水2025-08-18
- “兩山”理念·江蘇實踐|宜興拋棄“石頭經濟”打造“世外桃源”2025-08-18
- “網絡安全一分鐘”科普短視頻-WIFI陷阱2025-08-18
- “網絡安全一分鐘”科普短視頻-眼見≠為實,謹防AI換臉2025-08-18
- “蘇超”百日|跟著賽事去旅行 蘇州踢出文體旅融合發展“好球”2025-08-18
- 【“數”話江蘇新實踐①】人與“人”,距離有多遠202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