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評:“流動中國”迸發澎湃活力
4月24日,交通運輸部發布數據,2025年一季度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為173.9億人次,同比增長4.0%,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持續旺盛。這一亮眼的成績,不僅折射出中國經濟的韌性活力,更勾勒出一幅“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生動圖景,彰顯了我國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扎實步伐。
人來人往、車流穿梭,流動持續旺盛背后是更密、更智慧的交通網,折射出我國經濟的活力。一條條繁忙的線路、一座座熱鬧的車站、一列列疾馳的火車,是現代化鐵路網越織越密、旅客運輸能力持續提升的見證。今年一季度,全國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6752億元,規模總體保持高位。分方式看,鐵路、水路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同比分別增長5.2%和10.2%。密織的交通網如同一條條動脈,讓“流動中國”血脈更暢通,極大縮短了城市間的距離,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更為“一帶一路”倡議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提供了堅實交通支撐。
“流動中國”的活力里,藏著經濟發展的密碼。一季度鐵路、民航客運量分別完成10.7億人次、1.9億人次,同比分別增長5.9%、4.9%;公路人員流動量完成160.7億人次,同比增長3.9%。數字的背后不僅折射出民眾出行需求的“井噴式”釋放,更映射出中國經濟社會的活力涌動。從冰雪旅游的火熱到特色美食的風靡,從企業組團 “出海” 拓展業務到縣域內需潛力的不斷釋放,人員流動的熱度與經濟發展的動能同頻共振、相互促進。它們見證著消費市場的蓬勃,展現著地域間的緊密連接,拉動內需的力量正強勁釋放,促進資源流通與經濟循環。
科技賦能溫情服務,繪就“流動中國”的壯美畫卷。在出行路上,科技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提高了運輸效率,更為旅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和舒適。“飛龍”“金鳳凰”“復二代”等復興號系列動車組投入運營,科技感滿滿的“復興家族”將帶給旅客更便捷的出行體驗;警用巡邏機器人全天候保障站內旅客安全;智能候車亭通過人性化的設計,為乘客提供更加舒適的候車環境;“智能充電座椅”“智慧健康小屋”等種種煥然一新的“黑科技”,以更高效率、更高品質、更好保障的服務,讓出行的路變得更加“智慧”,讓“流動的中國”變得更加溫馨。
交通運輸是經濟社會的“晴雨表”。一季度我國交通運輸行業開局良好,展示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內在活力。我們堅信,縱橫的鐵路、飛馳的列車,會繼續帶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愿景駛向遠方,讓“活力中國”元氣滿滿、生機盎然。(許哲)
- 【地評線】紫金e評:為青年鋪就通向未來的希望之路2025-04-27
- 【地評線】荔枝網評:解鎖江蘇外貿9.6%的增長密碼2025-04-27
- 首破萬億大關,“藍色引擎”活力澎湃2025-04-27
- “改”出城市新顏值 繪就幸福新圖景2025-04-27
- “樂享園林”,以“方寸之美”滿載民生“大幸福”2025-04-27
- 當好“伯樂”,讓更多“千里馬”馳騁江蘇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