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夜校如何由“走紅”變“長紅”?看一張課表“變臉”帶來的啟示
4月8日晚,興化市圖書館。臨近7點,二樓舞蹈室內燈光亮起,授課老師毛美霞已等候在此;樓下,一群女青年挎著包,步履匆匆向舞蹈室走去。當晚,“興青夜校”開設的形體禮儀課程迎來第三節課。
“孩子的爸爸晚上有事,本以為要輔導孩子作業趕不來的。沒想到,孩子放學回來早早就完成了作業,硬是要跟我一起來。”學員瞿國蓉來到舞蹈室,脫掉外套,露出黑色的形體服,隨即“歸隊”。
“今天,我們主要學習波浪形手腕和手腕內旋、外旋。”一段開場舞后,毛美霞邊講動作要領,邊做起了示范。“手腕越柔軟,內心就會越松弛。”她認為,下美在貌,中美在情,而上美在態,“站蹲坐行,一顰一笑皆禮儀。”
除形體禮儀外,“興青夜校”還同步開班了硬筆書法、中國舞、羽毛球以及健身操這4門課程。而與去年相比,這次夜校課程表上僅保留了羽毛球,其他課程無一例外都作了更換。
“白天上班,晚上學藝。”近年來,全國各地夜校頻頻“出圈”。去年,“興青夜校”嘗試推出了烘焙、街舞等6門體驗課程,都是免費的,但效果大不一樣。興化團市委青年發展部部長謝多朋坦言,比如街舞課,報名時人不少,但實際去上課的卻寥寥無幾。而烘焙課程雖然吸引力強,但需要的工具多,支出相對較高,如不收費肯定難以為繼。
青年夜校如何由“走紅”變“長紅”?今年,“興青夜校”在課程設置和費用收取上作文章。“夜校肯定是公益的,但公益不代表完全不收費。”興化團市委副書記季彪介紹,他們前期通過發放問卷調查,篩選出高頻需求的課程,再鏈接文化館、青年書法協會以及專業培訓機構等資源,以收取較低的學費確保課程的常態化開展,“目前開班的5門課程,幾乎場場爆滿。每節課的費用都控制在25元內。學費一方面用于支付老師的授課費、耗材費等,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調動學員上課的積極性。”
“之前下班回家后,就喜歡躺床上玩手機。”易媛是當地一所鄉鎮學校的老師,她覺得在夜校不僅可以學到形體禮儀知識,還能交到新朋友,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我們將精準抓住青年的需求,因地制宜打造各類課程,將‘興青夜校’打造成年輕人的充電站、服務站和交友站,助力打造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興化團市委書記童洋帥說道。
就在當晚,第一節吉他體驗課程在恒興科技園開課。此次“興青夜校”新推出的流行樂器體驗課包含2門課程,分別是吉他和尤克里里。如受到青年學員青睞,流行樂器課程也將常態化開展。
- 江蘇蘇州:以“換位跑”踐行作風建設 用群眾滿意度檢驗學習教育2025-07-21
- 江蘇鹽都:牽緊新興產業重大項目建設“牛鼻子”2025-07-21
- 江蘇鎮江: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 推動產業向“新”而行2025-07-21
- 連云港贛榆:巧借“蘇超”金鑰匙 解鎖縣域經濟增長極2025-07-21
- 當“蘇超”遇見“村界杯”,看“草根”足球如何成為沛縣鄉村振興2025-07-21
- 無錫:一邊是綠茵場 一邊是煙火氣,“蘇超”賽場激情點燃“夜經202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