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藏在“天氣記錄”里的幼兒成長密碼
“天氣記錄”里,還能藏著兒童的成長密碼?在興化市一家鄉鎮幼兒園,老師們借助幼兒天氣故事表征,持續跟蹤“神獸”的成長變化,支持孩子在探索、好奇和發現中了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積極與世界建立聯系,強化“五育融合”的敏感性、責任感和實踐性。前不久,2024年中國基礎教育創新案例正式發布,興化市安豐鎮中心幼兒園申報的《藏在“天氣記錄”里的兒童主動學習支持策略》成功入選,這也是全國唯一入選的幼兒園案例。
2023年秋學期,該園老師全曉燕接手大五班后,發現一個現象——一些孩子在游戲、閱讀等“一對一”傾聽交流中,表達有聲有色,唯獨天氣觀察難以宣之于口,而他們對天氣的探索與需求卻又無所不在,比如“今天為什么這么熱呀?我的衣服都濕了。”“老師,好像要下雨了,我們還能到土坡游戲嗎?”等等。于是,全曉燕決定選擇從孩子成成的天氣個案觀察入手,尋找可以滿足兒童主動學習的支持策略。
“這種策略主要是分三個階段進行,分別是放手自然觀察、發現深度學習和拓展思維發展。”全曉燕介紹,他們堅持“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原則,通過放手自然觀察,發現神奇的兒童。在觀察兒童、傾聽兒童和欣賞兒童的過程中,發現他們真實的需求,適度調整一日生活及游戲場地等,讓孩子在游戲與生活中自然而然地進行深度學習。最后以“理解—識別—確定—支持”的方式,捕捉兒童的生長點,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支持主動探索,成就面向未來的兒童。
安豐鎮中心幼兒園園長張潔坦言,在實踐中,每個階段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相對應的就需要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比如在第一階段,包括成成在內的很多孩子只知道‘今天是星期幾’,卻無法表達自己在天氣觀察中的想法。”張潔說,這就需要寬松的心理環境與共情式互動的支持,“比如,成成說‘曬得很’時,我點點頭,并共情式回應‘確實是的!’孩子在感受到我在認真傾聽并與之共同建構天氣與自身的聯系后,很自然的回應‘幸好我今天戴帽子了,不然就變成烤豬了’。”
翻開成成的天氣故事表征分析表,通過繪畫和傾聽記錄,可以很直觀發現孩子的思維變化:9月4日,“今天的太陽很大,我們開學了,媽媽送我來上學”,畫面僅呈現簡單的太陽;10月10日,“今天是個陽光明媚的天氣,我看樹上的葉子被風吹到了地上,還有樹葉跟風一起飄揚。我到了教室發現,還是有點熱,就脫了”,畫面呈現的事物多了。
而到了12月28日,“我突然發現外面下雪了,一片又一片的雪花落下來了,樹上草上有一點雪,但是地上沒有雪,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覺得雪不夠大的原因。我走到外面,雪花就落到了頭上、臉上,感到冰冰涼涼的。我把雪搓成了一個小圓球,扔到了沙子里面……我希望雪下得再大一點,可以堆雪人,我太喜歡下雪的天氣了!”張潔表示,孩子此時能展現事物的內在聯系,“雪花落下來-積雪小-雪多下一點-可以堆雪人”的邏輯思維逐步形成。
“在實踐中,我們還創設探究環境,比如挖掘天氣、節氣、四季等自然資源,投放繪本、美工、科學等多樣探索材料以滿足幼兒的不同發展需求。”張潔介紹,從室內到戶外,從生活到游戲,讓孩子們在自主觀察、同伴交流、小組學習、集體分享等多元互動型空間與學習形式以及生活化氛圍中,天氣觀察實現從單一感知走向節日節氣、風俗文化、數概念等多元感知與跨領域學習,最終引導他們針對在天氣觀察中自主發現的問題,在質疑、假設、尋找證據等思維過程中,學會從不同視角審視問題、解決問題,理解自然現象的復雜性。
歷時一學期,38份天氣個案記錄、近450份日常天氣故事,讓孩子們發生了質的蛻變。孩子們漸漸將觀察天氣作為日常活動的一部分,在天氣故事里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情緒感受。
張潔表示,他們還將創造支持性的學習環境,加強家園合作和持續反思,不斷深化兒童主動學習;營造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投放豐富適宜的探究材料,喚醒孩子們內在驅動力;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兒童表達與交流、采用多樣化的教育策略、記錄與分析兒童思維表現等,讓兒童的思維可見,為他們的未來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 中央一號文件首提的“農業新質生產力”,江蘇發展得如何?2025-02-25
- 信長星主持召開省委科技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 扎扎實實攻難關求2025-02-25
- 學習100|低空經濟如何乘勢高飛?2025-02-25
- 數說拼搏“重要陣地”⑥|畝均GDP達全省4.9倍,江蘇高新區有哪“2025-02-25
- 新江蘇·新農人|曾嬿:領頭“嬿”種出“甜蜜果”2025-02-25
- 春風習習暖江淮——向總書記匯報| 全國人大代表于麗婕:建議加快202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