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泰州:守護生命奇跡 共建生態家園
4月8日是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記者走訪發現,一群默默無聞的守護者正在用行動,調查考察江豚,救護珍稀動物,讓環境友好、生態保護在江蘇泰州呈現多元參與格局。
從4月2日起,長江江豚調查隊在長江靖江段開展野外考察。上午8點,調查隊考察隊員將監測設備投放至江水中,搜集記錄長江江豚、船只、魚類等水下聲音信號。當船行駛至江陰大橋往下500米左右的江面時,考察隊發現了10多頭江豚的蹤跡。
據介紹,每年3月至8月是江豚繁殖的季節,這段時間能更好地觀測到江豚種群之間交流的情況。從2021年開始,長江江豚調查隊開始在長江靖江段對江豚進行觀測。今年,調查隊啟動水下、船上、空中“三位一體”式的監測,以更豐富的手段調查靖江段長江江豚的數量、棲息地質量、漁類資源、水下噪音等基礎數據。
長江江豚調查隊專家汪正飛:“在長江下游,特別是長江靖江段發現有40頭以上的長江江豚的種群數量,為我們了解長江江豚的進化歷史,開展長江江豚保護提供了有力保證,并且兩個族群的分布,為長江江豚的種群繁衍壯大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泰興市民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一只翅膀骨折的貓頭鷹經過兩個月專業救治,即將重返藍天。泰興市民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負責人董儀表說:“當時我們到現場的時候發現這個貓頭鷹翅膀斷了。經過一兩個月在我們這邊救治治療,基本上已經達到了放飛的標準。”
翟偉是一名90后,家住泰興市河失鎮元仙村,他喜歡養各種各樣的鳥,同樣也保護著各種鳥類,其中他最喜歡的是一只灰鸚鵡。市民翟偉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灰鸚鵡的身上是灰色的,尾巴發紅。它的智商也相對別的鸚鵡比較高,它特別能夠模仿人類說話,像聰明一點的,基本能夠模仿人類幾十句語言。”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瀕危動物有120多種。由于我國人口眾多,活動范圍廣,森林、草原、沼澤等被破壞,加劇了瀕危物種的滅絕。隨著這些年在資源管護、科研監測、宣傳教育和環境整治等方面的努力,更多珍稀動物在泰州過境棲息和繁衍。
泰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工作人員葉敏說:“泰興常見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貓頭鷹、紅隼、王錦蛇,還有短尾蝮蛇等等。希望廣大市民朋友愛鳥護鳥,保護野生動物,在野生動物需要救助時,及時撥打熱線電話。”
記者:朱佳灝 肖婧(靖江臺)朱競(泰興臺)
編輯:錢宇璇
責編:陳丹丹
審核:戈俊巍
- 江蘇泰州: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難題 助力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2025-04-09
- 江蘇泰州:政企聯動服務賦能 項目招引跑出“加速度”2025-04-09
- 江蘇泰州:“樂享園林”繪就公園城市新圖景2025-04-09
- 泰州:人工耳蝸集采政策落地 聽障寶寶重獲新“聲”2025-04-08
- 江蘇泰州:人工耳蝸集采政策落地 聽障寶寶重獲新“聲”2025-04-08
- 江蘇泰州:公益+服務+互動 定義新時代鄰里關系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