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問泰州,憑什么通過這次“大考”?
編者按
文明城市“四連冠”,“全域文明”夢成真。
泰州憑什么?靠什么?留下了什么?又向著何處去?
我們以五問泰州,解析榮耀背后的實干密碼;用五篇評論,呈現文明背后的溫度、高度與力度。
從今日起,將推出“文明泰州·四連冠啟示錄”系列評論,從“問、品、夸、看、到”五個維度,讀懂一座城的堅持與超越。
問泰州,憑什么通過這次“大考”?
5月23日,北京傳來重磅消息——泰州連續四屆捧回“全國文明城市”稱號,靖江、興化、泰興更是實現縣級文明城市“大滿貫”!江蘇首個“全域全國文明城市群”由此誕生,480萬泰州人迎來集體高光時刻。
文明創建,本質是城市治理能力的系統提升。泰州的創新,體現在精細治理的“小切口”和全民參與的“大合唱”。我們不禁要問:這座城,究竟靠什么通過這場嚴峻“大考”?
問出的是,一個擦亮顏值的“創”意
我們深化全面創建,刷新了幸福之城的文明高度。走進春蘭路,“精·彩家園”工程讓薔薇與月季在街頭綻放。100個節點、50個斷面、8個片區的景觀提升,將南官河、周山河、鳳凰河連成詩意綠廊。市民王阿姨每天散步于此,欣喜地說:“水清岸綠,風景就在家門口。”
老舊小區的蛻變更讓人動容。蓮花八區51號樓成功加裝電梯,五樓的王先生感慨:“老人上下樓再也不犯難。”雨污分流、停車位重整、監控全覆蓋……近19億元投入、258個小區煥新,這些用心的改變,正是泰州把“民生痛點”作為“創建起點”的生動寫照。
問出的是,一個涵養氣質的“創”心
我們深化全民創建,凝聚了同心共創的磅礴力量。泰州的文明創建,早已超越“面子工程”,轉向全要素滋養、全周期培育的文化深耕。
靖江選手張林海在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中獲獎,連續七屆的紅色宣講讓“三個不相信”城市精神深植人心。
泰州學派“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在當代煥發新活力。泰興分界鎮村民張喬圣用“佤家文明存折”的積分換到電飯鍋,笑得合不攏嘴:“既實用,又有面子!”“文明積分”已在泰州遍地開花。永安洲鎮的袁金根憑積分兌換大米和洗衣粉,坦言:“比打麻將還‘上癮’!”
問出的是,一個凝聚同心的“創”行
泰州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構建起“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治理共同體。
快遞網點變身“泰郵愛”志愿服務站,快遞小哥成為公益使者;泰興舞蹈協會志愿者走進養老院,帶老人齊跳《百姓健康操》;姜堰設置“潮汐攤區”,平衡市容管理與生計需求;靖江朝陽社區發起“樓道眾籌”,居民攜手將雜物角落變成歸家風景線。
干部的“硬核”擔當,更為文明注入堅實力量。張陳社區聯合愛心商家開展“夏日暖心義診”,服務八個小區居民;中天社區黨委書記王芳推動“共享家人”計劃,以“初老服務老老”,構建互助養老新模式。
我們深化全域創建,營造了比學趕超的生動局面。每個人都是這座城市的“掌燈人”。微光成炬,焐熱了街巷里弄。“我的城,我創!”——這發自內心的認同,匯聚成全省測評第一、全國第二的優異戰績。
靖江高揚“東線第一帆”,以“蟬聯”為目標勇立潮頭;泰興聚焦“內外兼修”,打贏文明創建“黃橋決戰”;興化“壘土成垛、擇高向上”,將地理“洼地”筑成文明“高地”——三地同頻共振,共同譜寫全域文明的協奏曲。
從“四連冠”到瞄準2027“全域蟬聯”,泰州以匠心美化城市顏值、以文化涵養內在氣質、以同心凝聚共建力量,讓文明從“榮譽勛章”升華為百姓的“生活哲學”。
當江豚嬉戲、白鸛翩飛于碧水藍天,當“到泰州,泰周到”成為營商與人文的雙重名片,這座城正以文明之光照亮“強富美高”新征程——長江之畔,不僅有經濟流量,更有人文留量;文明獎牌,真正化為了日常生活中的詩與遠方。
評論員:丁佳明 曹詩哲
編輯:湯晨潔
責編:陳丹丹
審核:戈俊巍
- 改革|新舉措!AI檢測全覆蓋!2025-08-23
- 最新|土地征收!涉及這幾宗地塊!2025-08-23
- 注意|今天午后,非必要不出門2025-08-23
- 速看|事業單位公開招聘2025-08-23
- 明確|事關新能源車充電2025-08-23
- 曝光|后排不系安全帶2次以上的這些車輛!2025-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