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陳林:烙進生命里的援疆印跡
2010年,中央作出新一輪對口援疆決策后,泰州立即啟動對口支援新疆伊犁州昭蘇縣工作。目前,先后已有五批次援疆隊伍進駐昭蘇,扎根當地開展援建工作。今年是泰州對口支援新疆伊犁州昭蘇縣十五周年,十五年來,在泰昭兩地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泰州援疆干部人才時刻牢記“進疆有目標、在疆有作為、離疆有成果”的使命,用大愛真情書寫了“進疆為什么?在疆干什么?離疆留什么?”的時代答卷。為更好總結援疆經驗、展示援疆成果,進一步做好后續援疆工作,泰州廣播電視臺特開設《跨越山海走近你》泰州援疆十五周年人物訪談專欄,邀請各批次援疆工作組負責人講述援疆事,共話泰昭情。
本期邀請泰州市首批援助昭蘇工作組組長陳林,講述援疆歷程中的難忘故事。
陳林,泰州市首批援助昭蘇工作組組長,2010年9月他率領援建工作組正式進疆。援助昭蘇三年期間,他團結帶領工作組全體同志,克服初創期各種困難,從零起步,緊緊圍繞訂規劃、打基礎、惠民生、興產業的工作主線,迅速打開工作局面。
“一朝援疆,終生無悔。” 在訪談中,記者張存惠首先請陳林分享初到昭蘇的印象。他回憶道,2010 年 8 月泰州接到援疆任務,同年 9 月他率首批工作組進疆。當時昭蘇與內地發展差距顯著:作為財政轉移支付縣,當地年財政收入僅 3000 多萬元,農牧民生活條件簡陋。縣城自來水依靠山上重力引流,未經深度處理,有一次水管里甚至還放出出一條小魚,直觀反映出基礎設施的薄弱。
談及三年援疆重點工作,陳林表示,工作組首要任務是編制《泰州對口援助昭蘇縣十年規劃》,并圍繞 “訂規劃、打基礎、惠民生、興產業” 主線展開工作。在基礎設施領域,工作組推動實施昭蘇南城區主干道建設 —— 這條最初命名 “泰州大道” 的道路,后更名為 “天馬大道”,設計路幅 100 米,是當時的標志性工程。施工中需穿越黃河路,面臨砍伐 116 棵樹齡超 30 年的新疆楊樹難題。“冷涼氣候下,這些樹生長不易,必須保護。” 陳林介紹,工作組最終將樹木移栽至烏尊布拉克鄉,與天山雪松共同打造 “泰州援疆林”,既守護了生態,更在當地樹立 “綠色發展” 共識。
醫療與教育援疆是另一工作重心。泰州首批援疆醫療隊克服高原環境挑戰,被當地群眾稱為 “昭蘇高原上的白衣天使”,其事跡獲伊犁州黨委、政府高度認可,專門組織全州八縣兩市巡回宣講,號召學習。教育方面,工作組推動兩地教師交流,選派昭蘇骨干赴泰州培訓,為當地教育注入新動能。
產業幫扶上,工作組聚焦昭蘇 “天馬之鄉” 特色,聯動泰州畜牧獸醫學校,引入內地馬產業技術,為當地旅游業和特色產業發展奠定基礎。因工作成效突出,首批工作組獲昭蘇縣 “民族團結先進集體”、伊犁州 “開發建設伊犁邊陲獎” 等榮譽。
當被問及援疆工作最重要的感悟,陳林強調 “真情融入與產業賦能”:既要將內地技術、理念帶到邊疆,更要立足當地資源稟賦。談及十五周年寄語,他動情表示:“三年援疆路,一生新疆情。這段經歷是生命中深刻的烙印。祝愿堅守援疆一線的戰友們身體健康、再建新功,也祝福我的第二故鄉昭蘇明天更美好!”
記者:嚴偉 張存惠 董書林
編輯:樊錦華
責編:悅鳴
審核:戈俊巍
- 時政|全市開發園區改革發展座談會召開 打造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2025-05-18
- 關注|全國助殘日:弘揚自強與助殘精神 凝聚團結奮進力量2025-05-18
- 關注|國際博物館日:穿越時光 感受歷史印記2025-05-18
- 福利|0元玩轉興化景區!519中國旅游日興化分會場活動即將重磅開2025-05-18
- 時政|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召開學習會 凝心聚力抓發展 持續推進“2025-05-17
- 關注|省政府召開經濟運行調度會議 許昆林出席并講話2025-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