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悅讀|曹國梁:食齊魯味
朗讀:曹國梁
曹國梁,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現泰州新聞綜合廣播主持人。
人生格言:當你的心中充盈著善意,美和愛會從眼睛,筆端,聲音里洋溢出來。
食齊魯味
作者:曹國梁
對于一個味蕾神經十分敏感的人來說,生于山東、長于山東,吃著江海孕育的珍藏,品著山川饋贈的美味,這份天賜的口福實在是無以言說的幸福。從小到大,行走方圓,不管去過多少地方,不管吃過多少美食,家鄉魯菜的那一抹咸鮮始終縈繞舌尖,徘徊心頭,讓我相隔山海仍時時留戀,停杯投箸,念之望之。
齊魯大地,依山傍海,自古物產豐盈、極富珍饈,“齊帶山海,膏壤千里”便是最好的佐證,這份天然的恩賞被勤勞的山東人采擷而下,融匯在豐厚的歷史文化中,變成爐火的藝術和舌尖的享受,歲歲年年,造福人間。
這便是魯菜的淵源。
相比于川菜的紅火熱辣,粵菜的溫軟甜膩,淮揚菜的淑雅清淡,向來不溫不火、折中而處的魯菜似乎總給人以大油大醬的刻板印象,就如同周正實在的傳統山東人,總是低調、沉默,從不為自己做多余的解釋和宣傳。 其實,相比于其他菜系,魯菜的歷史更為悠久,技法更為繁復,制作尤見工夫。四喜丸子的“松嫩”,九轉大腸的“咸酸”,糖醋鯉魚的“鮮活”,蔥燒海參的“軟爛”,爆炒腰花的“勁道”,一品一式,無不考驗著廚師的功底;洗汆煮煸燒煨?,咸鮮酸甜苦辣兼。食材的取舍,刀工的體現、火候的把握,色澤的審視,不管是家常便飯還是宮廷御宴,魯菜里的每一道菜都離不開精工細做的技法雕琢,食材本身的魅力也在這反復打磨中得到充分釋放,以至達到五味皆善,唯柔唯和的境地。
有味使其出,無味使其入,兩千五百年的儒家思想不僅塑造了中國人的性格,也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了中國人的飲食觀,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就此而論,山東人樸實忠厚、中正平和的處世理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魯菜精細柔和、雍容大氣的品質。
只不過,這份品質,正在悄悄“變質”。
現而今,追尋極致感官刺激的年輕食客愈發追求川湘麻爽和廣粵精致,而對于有些“守舊”的魯菜則仍保持著心里微距。另一方面,以講求效率為主的現代餐飲業運營模式又讓極其講究慢工手藝的魯菜步履維艱,被進一步壓縮了生存空間。以至于當各種風味的火鍋店席卷全國的時候,傳統魯菜館卻很難走出山東。而在向外發展遇阻的同時,魯菜的豐富內涵也在以快為主的生產節奏中被加速解構,面臨著零散失傳的風險。
當“京魯菜”、“新魯菜”、“融合菜”以各種名義試圖“重塑”魯菜的時候,傳統的技藝卻正在慢慢消亡,時代的風吹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潮流,引領我們爭相仿效,而潮流本身,卻在飛濺起的朵朵浪花中被泡沫淹覆,最終相忘于江湖。
守住一種味道,其實也是守住一代人的鄉愁,留住一份味道,也是為了留住一方水土的根和魂。
◆本信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以便發放稿費。
編輯:李子韻
責編:康希
審核:吳軍
- 天氣|就在今天16時26分!泰州正式進入……2024-02-04
- 點贊|省級示范項目+6!2024-02-04
- 注意|部分列車停運,長三角鐵路最新公告2024-02-04
- 聚焦|系列綜述《開展主題教育 凝聚奮進力量》之二:錘煉政治品2024-02-03
- 時政|泰州收聽收看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視頻會議2024-02-03
- 時政|泰州部署春節前后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對工作2024-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