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央視報道泰州姜堰:“遙控”種草莓 畝產提高1000斤
近日
央視農業農村頻道
《三農長短說》欄目
報道泰州姜堰:
“遙控”種草莓 畝產提高1000斤
詳細報道如下
↓↓↓
鄉村特色產業是很多村集體增收的抓手,這段時間不少地方依然收獲不斷。
為了滿足消費者對草莓口味、大小的需求,江蘇泰州的種植戶們對草莓大棚進行了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產出的草莓產量高、品質好。
江蘇泰州姜堰區草莓種植戶鄧亞兵說:“普通的人工種植,畝產應該在3000斤左右,而我們智能化種植,每畝地要增加1000斤左右的產量。”
知道多一點
眼下,泰州各地的草莓開始陸續上市,一顆顆鮮紅脆嫩、嬌艷欲滴的草莓,讓當地種植戶甜在了心頭。
姜堰區蔣垛鎮的千畝草莓園內,一片繁忙的景象。采摘、分揀、包裝、裝車,平均每天3萬多斤的草莓將從這里發往全國各地。姜堰區蔣垛鎮草莓種植基地負責人肖同亮說:“我們種植了1200畝的草莓園,主要是銷往全國的山姆超市和河馬生鮮,從今年的12月份到明年4月份,我們預計生產銷售是1.2億元。”
靠著“高顏值”+“高品質”,當地的草莓“搶占”了國內的大型超市,小草莓成就了大產業。現如今,草莓已經成為姜堰區蔣垛鎮農民增收的新途徑,當地鹽大、徐莊、南港三個村為主要種植基地,輻射聯動周邊的鄉鎮,帶動當地村民發家致富。姜堰區蔣垛鎮鹽大村草莓項目負責人申余虎說:“我們鹽大村引進小紅葉公司來種植草莓,他來種植草莓以后,可以帶動我們鹽大村300多個閑置勞動力,他們每年的收入每人2萬多元,而且帶動了一些果農也參加到草莓種植中來,他們每人平均的年收入要超過10萬元。”
同樣,姜堰區梁徐街道雙墩社區的草莓種植基地,新品種“白色戀人”也開始開花結果。負責人告訴記者,園內2萬平方米的單體大棚通過高架無土栽培,利用數字智能化技術,及時掌控濕度、溫度、光照等。基地負責人介紹,2萬平方米的大棚只需要一個人就能管理,通過手機或者電腦可以在線24小時進行監測,在家或者在辦公室就能在線操作。
鄧亞兵說,寒潮來襲時,他們有了這個智能化的大棚就可以“高枕無憂”,當棚內溫度低于-2℃的時候,供暖系統就可以打開:“我頭頂上吊的這個管道,就是蒸汽管道,從外面輸送暖氣進來,然后我們管道上面開了一排小孔,這個小孔就是往外散發熱氣,通過這個暖氣輸送進來,把棚里的空氣加溫,加到一定溫度的時候,就自動關閉了。”
給草莓大棚“插上了”智能的翅膀,草莓種植變得簡單化、節約化、安全化。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當地農業也正在經歷著巨大變革,農業智能化也逐漸成為農業生產的新潮流,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力。
記者:陳小康 聶慶楨
編輯:錢宇璇
責編:悅鳴
審核:戚翔 聞棟
- 時政|中共泰州市委六屆七次全會召開2023-12-26
- 時政|中國共產黨泰州市第六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決議2023-12-26
- 時政|張忠到泰州調研2023-12-26
- 聚焦|百億級煤炭儲運交易中心項目落戶泰州2023-12-26
- 教育|泰州學院劃轉為省屬公辦普通本科高等學校2023-12-26
- 人文|“翰墨同呈” 2023年泰州美術館館員主題創作展開展202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