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三代師生扎根同一所村小
鄉村教育振興需要更多有情懷的年輕人,他們身上那股朝氣蓬勃的闖勁會帶來不一樣的變化。今年9月開學,27歲的趙子瑩來到姜堰區俞垛中心小學任教。這所鄉村小學對于她來說,既熟悉又陌生。
教師節到了,姜堰區俞垛中心小學六年級正在舉行一場“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的主題班會。現場,趙子瑩作為代表向部分老師獻花,以表敬意。活動中,同學們還用一段段祝福,感謝師恩。“十年以后,我成了您。回到俞垛中心小學教書育人,您就像一根蠟燭燃燒自己,照亮他人。今后,我也要和您一樣,做一名老師。”卡片上,學生楊夢瑤寫下這段話。
楊夢瑤尚未實現的理想,在趙子瑩身上已提前成為現實。19年前,趙子瑩曾在俞垛中心小學度過六年的學習生涯。因此,這段似曾相識感一下子拉近了她和這所學校的心理距離。
不僅是熟悉的環境,曾經的任課老師,趙子瑩也記憶猶新。當天接受獻花的48歲的潘慶梅便是她小學五年級的班主任,如今還在這里。教過的學生,選擇了相同的職業并且成為同事,潘慶梅沒有想到。“很吃驚,因為這么些年過去了,他們的變化太大了,我看見她的時候,也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后來,趙子瑩主動說是我的學生。其實,驚訝之余,也有一份欣慰吧。”潘慶梅說。
作為農村學校,俞垛中心小學還有著不少留守兒童,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愛,也需要年輕教師的加入。因此,趙子瑩希望自己的到來,能夠給這些孩子們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實際上,在俞垛中心小學,教育的“接力棒”一直在傳承。60歲的王寶山臨近退休,趙子瑩的老師潘慶梅便是他曾經的學生。看到如今的這一幕幕,王寶山的思緒仿佛回到了20多年前潘慶梅剛來此任教的場景。變化的是時間,不變的是彼此對教育事業這份熱愛和執著。
在趙子瑩的身上,看到一些有志于鄉村教育的年輕人,奔赴基層,奉獻青春。也正是有了這股力量的充實,教書育人的這根“接力棒”才可能持續不斷地接續下去。
記者:聶慶楨
編輯:周慧敏
責編:宋涔瑋
審核:戚翔 聞棟
- 聚焦|主題童畫 感念師恩2023-09-10
- 師恩|外教眼中的馬如松:一位飽含熱情的鄉村教師2023-09-10
- 速看|緊 急 召 回 !2023-09-10
- 防騙|手機轉賬時出現這個,千萬要警惕!2023-09-10
- 曝光|這8個人被查……2023-09-10
- 關注|謝謝您,老師!2023-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