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2023圓夢助學行動”:聽障女孩的教師夢
都說學習有“四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做到了“四到”,學習才能更有效。可對于聽障孩子來說,由于聽力的缺失,再簡單的學習也會變得困難重重。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位不服輸的聽障女孩小詩,她用18年的時間,完成了從不會說話到考上重慶師范大學的蛻變。
起型、鋪色、排線……記者見到小詩的時候,她正在練習素描。像這樣歲月靜好的畫面,放在十幾年前,小詩的媽媽陳海玲連想都不敢想,她說:“差不多到過周的時候,她還不會講話,帶她去醫院檢查,結果是神經性耳聾?!?/p>
一陣慌亂之后,陳海玲果斷做出了兩個重要決定:一是放棄價格高昂的人工耳蝸,選擇購買助聽器,二是辭職給小詩做語言訓練。陳海玲說:“從上幼兒園開始,晚上回來,我們差不多訓練到凌晨1點,每天都是這樣,所以說她是沒有童年的,很辛苦?!?/p>
究竟怎么訓練才能有效果?一開始,陳海玲一點把握都沒有,她只能一邊拜訪周邊有成功經驗的家庭,一邊自己摸索訓練方法。她說:“一個字教上幾十次,甚至上百次,有時候一個禮拜學會一個字或者一個字母。那時候我想的是過一天算一天吧,只要你生活能自理,能跟人簡單地交流就行?!?/p>
爸爸掙錢養家,媽媽日夜相伴,在這個家里,小詩的需求永遠是第一位的。小詩說:“我生在這個家庭,我感覺很幸運,爸媽支持我去學習、去參加高考,并且還能給我花錢去補課。”
這18年來,小詩先后換過4次助聽器,家里最困難的時候,曾經欠下十多萬元的債務。陳海玲說:“最貴的差不多3萬一只,最便宜的1萬多元一只,一對最貴的6萬。”
父母不遺余力,小詩也格外爭氣。一紙重慶師范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承載了小詩多少超出常人的努力,小詩的夢想是回特校當老師,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想給別人撐把傘。她說:“我選擇特殊教育這個專業,就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讓特殊教育前進一步、再一步,哪怕是一小步,我就覺得很好。我比普通的老師會更了解聾啞孩子的需求是什么,他們最需要改變的是什么,幫助一些孩子找到自己的夢想?!?/p>
為了助力小詩早日實現教師夢,幫忙記者送上了3000元“泰州慈善直通車”助學金。
如果您也想助貧困的準大學生們一臂之力,可以撥打幫忙熱線:86568080。
記者:王志娟 小范
編輯:趙采薇
責編:悅鳴
審核:戚翔 聞棟
-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走在前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2023-07-11
- 主播悅讀?開學了|家長須知:從此刻起2023-09-01
- 慈善|“2023圓夢助學行動”:又有三名準大學生獲資助2023-09-01
- 喜訊|市城管局實施的這個項目獲獎2023-09-01
- 關注|央視聚焦姜堰:妙趣橫生的“開學第一課”2023-09-01
- 防騙|泰州12歲女孩,59次!1個月被發現……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