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悅讀?美文里的泰州|小柏泰州話誦讀:大麥糝兒
朗讀:小柏
小柏,泰州電視臺節(jié)目主持人、音樂人。主要音樂作品有:《我的泰州我的家》《歡樂向前沖》《2018旺起來》《渴望陽光》《我的dada子》《摜蛋人生》等。
大麥糝兒
作者:陸兆富
這幾天老婆總是跟我抱怨家里的冰箱買小了,每天早上盛大麥糝兒粥的盆怎么也放不進去。大麥糝兒性寒,尤其是冰鎮(zhèn)以后更是天然的白虎湯。中午回到家大汗淋漓,燥熱難耐,兩大碗大麥糝粥下肚,立時心境平服,神清氣爽。端午節(jié)前母親打電話說,村中平時處得好的老嬸子送了幾斤新下來的大麥糝兒給她,讓我回去拿點上街煮粥吃。
糝兒粥小時候見得最多的就是每天清晨各家叔伯端著粗瓷大碗,或站,或蹲,或席地而坐。飛快地嘬著碗中的薄粥,巷中一片吸溜聲。從小家里老人就教導(dǎo),糝兒粥燙人,要刮碗邊上的。心急喝薄粥,冷冷自然厚,當然不可能讓粥冷到厚實了再喝。正喝得起勁,隊長尖利的哨聲響起,大喝一聲:“上工了!”眾人緊忙嘬完碗中的最后兩口粥,衣袖擦擦嘴,收拾好家伙什兒下地干活。也有不作忙的,那就是隊長家里的,每天收拾得溜光水滑的,才肯掇個條凳坐在門口,慢條斯理的吃著厚墩墩的疙瘩粥。碗中還有兩個大山芋,每每驚羨到眾人,眼珠子差點沒掉到碗里。后來分田到戶,家家實現(xiàn)糧食自由,一個本家老伯在巷子口,公然宣布他今天的粥煮得極厚。插筷不倒,一臉自得意滿,下巴微微揚起簡直和阿Q說自己也姓趙一樣驕傲。
都說農(nóng)村的孩子早當家。放了暑假的我,會幫忙家里操持家務(wù),炊煮漿洗,每天趁早涼兒,煮一鍋大麥糝粥,攤幾張餅,園田上自產(chǎn)的瓜菜豆角,胡亂燉燉供應(yīng)在田地上勞累了一天的家人們回來吃個舒心。倒也沒覺得生活有多苦,煮糝兒粥,揚糝兒是關(guān)鍵,是個技術(shù)活兒。揚好了,粥厚薄均勻,不起小疙瘩,也不容易淀湯。母親的揚糝兒是一絕,凝身站立鍋邊,左手輕捏糝瓢,右手掂著銅勺,雪白的糝兒在輕顛中不徐不疾洋洋灑灑而下。剛接觸到沸騰的水面即被那銅勺卷起的浪花帶走,漸漸的鍋中變了顏色,茶褐色的大麥糝兒粥己經(jīng)完成。到現(xiàn)在我也沒有學(xué)會這項絕技,我煮的大麥糝兒粥,依然用的是笨辦法:將糝兒調(diào)成糊狀,倒入開水鍋中攪和幾下,也就成了一鍋粥了。剛煮好的糝兒粥,用個大瓦盆盛起來吊到井里,冰涼的井水湃一下,喝一口清冽爽滑,過后卻味有回甘。在沒有冰箱的年代里,這不僅僅是充饑當飽的食物,也是農(nóng)村人炎炎苦夏的清涼飲料。
如今,自產(chǎn)的大麥糝兒己成了希罕物。雖然它值不了什么錢,但讓我最感動是農(nóng)村人樸實的精神還在,那就是分享。無論經(jīng)過什么樣的艱苦年代,有點好東西絕對不會藏起來獨吞,哪怕是包頓餃子,也會左鄰右舍的送上一碗,現(xiàn)在依然如此。并不是農(nóng)村人有多么富有、大方,因為這是一種風(fēng)俗,一種傳承與延續(xù)。記得一位作家在一篇文章中說過,分享這個詞的使用正在上升,分享也正在成為漢語中使用率最高的一個詞,而分享也真的成為我們切實可行的民風(fēng),對于他的話我感同身受。
陸兆富,供職于泰州廣播電視臺。
編輯:李子韻
責(zé)編:康希
審核:吳軍
- 賽事|2025江蘇銀行?江蘇省城市足球聯(lián)賽泰州隊主場首戰(zhàn)開門紅2025-05-10
- 時政|姜冬冬赴泰興專題調(diào)研化工及新材料產(chǎn)業(yè)鏈發(fā)展情況2025-05-10
- 時政|萬聞華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wù)會議2025-05-10
- 關(guān)注|姜堰:政企聯(lián)動 外貿(mào)市場危中尋機2025-05-10
- 三農(nóng)|泰州:“及時雨”潤澤田地 農(nóng)作物旱情得到緩解2025-05-10
- 速看|正在公示!擬新增17+422025-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