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投資50多億元 打造“水陸空”一體化溱湖濕地生態新景觀
美麗溱湖,生態濕地。黨的十八大以來,姜堰區堅持“生態+”發展方向,擦亮“生態好”的區域品牌,先后投入50多億元,打造“水陸空”一體化濕地生態新景觀,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版圖。
初秋時節,溱湖國家濕地公園,一幅天藍水綠,樹木蔥郁,鳥語花香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吸引了一撥接一撥的游客。
濕地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幸福天堂”。據介紹,溱湖國家濕地公園以水、濕地、生態為主題,園內的湖泊、河流等占景區總面積的37%。2012年以來,姜堰區連續實施了三期濕地恢復工程,累計恢復森林濕地近萬畝,栽植各類耐濕樹木650多萬株,水生植物180多萬株,恢復本土綠地近30萬平方米,建成了以溱湖為中心的景觀生態林、濕地森林公園和濕地種苗基地。如今,多樣性的生物濕地,獨特的濕地風貌已經成為各種鳥類和野生動物的理想棲息地。
溱湖國家級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野保宣教員張明說:“溱湖國家濕地公園從最初建園的少量物種、動物,經過不斷的生態保護和觀測,現有野生植物153種,野生動物97種,其中包含國家級保護動物的種類有麋鹿、丹頂鶴。”
黨的十八大以來,姜堰區把厚植生態底色作為踐行“兩山”理念的重要抓手,對沿湖及上游地區的26家污染企業和畜禽養殖場進行搬遷,投入資金對溱湖國家濕地公園內縱橫交錯的河網、溝塘進行了疏浚,并通過大面積退耕還濕、退漁還濕等多種手段推進生態修復。姜堰區還出臺濕地公園高質量發展20條,針對油塵、噪音給濕地帶來的污染,及時啟動實施公園附近商住戶油改電工程,并在每個景點安裝充電樁,通過“電能替代”逐漸告別“油氣聲”污染。
溱湖國家濕地公園車船部主管周海燕說:“近幾年,景區新增了80條搖櫓船、14條電瓶船、17輛電瓶車,供游客代步游覽。”
行走姜堰溱湖,看見大美中國濕地。如今,溱湖濕地已真正亮起來,活起來,火起來。
記者:段中富 王清(姜堰臺)
編輯:李子韻
責編:趙倩倩
審核:吳軍
- 時政|朱立凡主持召開市委國家安全委員會(擴大)會議2022-09-22
- 關注|我市兩條健身步道參選江蘇最美跑步線路2022-09-21
- 關注|泰州首家!零工群體有了就業好去處2022-09-21
- 出行|主城區這些路段將全封閉施工2022-09-21
- 關注|《江蘇新時空》聚焦興化:深化"放管服"改革 打造一流營商環2022-09-21
- 關注|深國際智慧物流園項目:打造一流海江聯運示范樞紐港2022-09-21